三毛雨季不再来读后感
三毛雨季不再来读后感
窗外是一片灰蒙蒙的天空,路边的积水泛起阵阵涟漪,宣告着雨季的来临,哗啦啦的雨落在草地上,窗台上,也淋进了屋中人的心里。17岁的三毛,就处在这样的雨季里。
《雨季不再来》是三毛在十七岁到二十七岁之间所发表的文稿集合而成的作品。在这本书里,我看见了一个不一样的三毛,一个与《撒哈拉的故事》中截然不同的三毛,一个纯真却与世俗格格不入的三毛。用三毛自己的话来说,那时的三毛还是一个与“今日健康进取的三毛有很大差别的二毛。”在属于她的雨季中,她叛逆过,迷失过,甚至出现了长时间的抑郁,可当雨过天晴,她终于又找回了自己。
在雨季的伊始,略带幼稚的“二毛”像其他孩子一样,对新事物总是充满了好奇心,她也做下了偷拿家里的钱之类的“蠢事,”在面对老师的胁迫时也伤害了自己的大朋友炊兵。随着时间的推移,即将中考的三毛面对乏味的生活和随时到来的惩罚总过得小心翼翼的,这也驱使了她第一次叛逆的逃学,但在面对未来生活的希望中,三毛继续前行。高中,在本应该绽放的年华,三毛却因为老师的误解和惩罚,变成了应该孤僻的怕与人相处的人。而发生蜕变是发生在被送去顾福生老师家学习绘画,老师一直没有放弃将绘画当消磨时光的她,也帮助她与自己的兴趣结缘,即使之后的道路上遇上了很多不可理喻的人,三毛始终保持着乐观心态,昂首向前。
“人之所以悲哀,是因为我们留不住岁月,更无法不承认,青春,有一日是要这么自然地消失过去的。”喜欢三毛的这句话,简单却又深刻,说出了每个人在某个深刻回首过往时都想发出的感叹。人寿几何,逝如朝露,更奈何是如诗如画的雨季。青春,似一场稍纵即逝的烟火。烟火无情的落幕,也象征着我们完成了叛逆倔强的成长,完成了走向成熟的蜕变。三毛的成长过程便是经历雨季的过程,她迷茫、抑郁,可她总在保持生命的热情以及真挚的情怀,在烟雾缭绕中寻找自己的方向。
对于我而言,告别的高三紧张而单调的生活,步入了江财这一个全新的环境。现在的我不能像高中时期只会做题了,离开父母的照料,步入新阶段的我进入了人生中雨季的另一阶段。也许在这过程中也会像三毛一样遇到许多不顺,但只要保持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总会有拨云见日的一天。
合上书,望向窗外,雨水蒸发的雾霭蒙住了玻璃,阳光渐渐地洒在房间的一角,照在了书页上晶莹的水珠上,也照进了屋中人的心理。
《雨季不再来》读后感
这是我读的有关三毛的第二本书。不愉快,是我最大的感触。
这本书记录了她作为一个少女成长的过程和感受,多半是走在偏路上的孩子给家人、老师,甚至朋友带来的苦恼与惊愕,与后来人们所追从的健康进取的三毛显得格格不入。
当她还是二毛的时候,是一个逆子,她追求每一个年轻人自己也说不出到底是在追求什么的那份情怀,做着大家眼中“问题孩子”才会做的傻事。十年之后的三毛觉得,不能再继续惆怅和悲观下去了,必须改正自己个性上的缺点,健康地生活。她将这一切归为是自己的错误。
但我觉得,她没错,错的是不理解孩子内心那份纯真的家人和老师。就像书集里《吹兵》一篇,描述的是之前在台湾学校暂住的一个哑巴炊兵与三毛之间的日常互动,可能是真的不懂,他捡起一片碎石在地上介绍自己,写成了“吹兵”。再后来,他们成了很好的朋友,她教他写字,他教她生活常识,像父女一般的情感,却始终不敢逾越那条鸿沟,毕竟一个像傻子,一个是尚在老师保护中的小学生。其实他们都明白。但在老师眼中,一个还在读书的孩子,和一个傻兵在一起会危险,会有麻烦,所以千方百计阻挠他们的任何互动,最终还是因为一个别人制造的误会分开了,来不及说再见,他离开了,再也没能见到。也许三毛的一生都在惦记着他吧。
我理解三毛的心情,理解她的做法,因为小时候心中总有那么一份纯真,觉得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坏人,人与人之间是存在真实的感情的。可那时候,只要和学习无关的事情,大人都会阻拦,不可避免地造成孩子自信心逐渐缺乏,做事畏手畏脚,对此,我感到十分悲哀。但我们留不住岁月,更无法改变大人的想法,直到我们的青春悄然无声地消失过去。而人之可贵,也在于我们因着时光环境的改变,在生活上得到长进。岁月的流失固然是无可奈何,而人的蜕变,却又脱离不出时光的力量。
我认为,三毛小时候的种种问题行为,只是自己真实意愿地表现而已,难道除了她,所有的孩子都是思想上绝对顺从家长和老师的吗?只是不敢表现出来,或是不想违背而已。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是闪光的星星,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必然要求,不能因为提出反抗就被大家列为“问题孩子”,从而引起内心自卑,悲观消极地对待将来的生活。
我希望小时候的三毛心中的雨季快点过去,不要再纠结是不是自己本身的问题,希望家长和老师充分尊重孩子们各种稀奇古怪的想法,不打击,多引导,为他们保留自尊心。更希望我的孩子将来心中没有雨季,即使有,也尽快将天空的乌云挥散,在每一个充满阳光的早晨醒来,静静地听听窗外如洗的鸟声,起床对着镜子给自己一个微笑,然后穿着一双清洁干燥的球鞋,踏上充满日光的大道,自信、安适而又快乐。(冯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