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作者简介优选汇总21句
高适小传与《别董大》赏析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句耳熟能详的诗句,背后是唐朝诗人高适的豪迈情怀。高适(702-765),唐代著名诗人,渤海蓦人,今位于河北景县。他的性格落拓不羁,不拘小节,半生漂泊,对边疆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
唐朝,这个世界强国,声誉远播,与亚欧各国都有深厚的交往,也因其强大而使得海外人士称中国人为"唐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适的边塞诗写得慷慨苍凉,真实而有气魄。
《别董大》是其代表作之一,写于天宝六年(747年),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此诗并非一般的离别之作,它没有过多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诗中描绘的阴云密布、北风劲吹、大雪纷飞的景象,烘托出送别的凄凉氛围。在这之中,诗人却以高昂的语调鼓励友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不仅是对友人的深厚情谊的展现,也是对友人未来前程的衷心祝愿。整首诗既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情厚谊,也展现了他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这种豪迈向上的送别诗,在古诗中实属罕见。
除此之外,《闲居》一诗则是高适饮酒时的即兴之作,诗中描绘了窗外柳枝随风飘动的美景,让人回想起往事。春风吹过脸颊,让人心生怡然自得之情。而诗中的“方知一杯酒,犹胜百家书”,更是展现了诗人对酒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高适的另一种情感面貌对生活的热爱和享受。
高适是一个乐观开朗的人,即使在困境中也能看到生活的美好。《别董大》这首诗可以看出作者的乐观向上精神,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他与董庭兰的久别重逢,短暂聚会后的分别,都展现了他的豪爽与豁达。虽然仕途不顺,但他依然保持乐观的心态,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这样的高适,让我们看到了唐代诗人的风采和情怀。
高适的诗歌充满了豪迈与豁达,他的《别董大》和《闲居》等作品,都展现了他的情感丰富和对生活的热爱。他的诗歌不仅让人感受到唐代文化的繁荣与辉煌,也让我们看到了他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