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 >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二)
中考 2023-02-04 12:58中考时间www.ettschool.cn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二)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鲁村中学 王恒林
『教学目标』继续研读课外文言文。
第二类名人轶事、文史类
一、研读例文,把握阅读方法
例文一、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①啖粥而读 音____________ 义____________
②辄以水沃面 音____________ 义____________
③食不给 音____________ 义____________
④乃至被谗受贬 音____________ 义____________
2.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每以天下为己任
3.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 》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____________的作用。
【译文】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1.①dàn;吃。②zhé;往往,总是。③jǐ;供应。④Chán;说别人坏话 2.B 3.①有时夜里疲惫困倦,常常用冷水洗脸。②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自足罢了。 4.①年少家贫而胸有大志。②做官后因直言而遭谗降职。③刻苦自励而心忧天下。5.岳阳楼记,揭示主题。
例文二、[甲]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乙]人有从学者,董遇(人名)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又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于无日。”董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董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农时)之余也。”
1.用自己的话概括,[甲]文中王君推祟王羲之的目的是 ;[乙]文中董遇告诉从学者 。 (3分)
2.解释下面两组加点的词。 (4分)Y
(1)a 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被 b 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
(2)a 或问“三余”之意 意 b 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加点词必须准确译出)。 (4分)
(1)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2)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4.谈谈你读[乙]文后获得的启示。
[参考答案]1.勉学劝善;利用“三余”勤读;
2.(1)影响;穿着(或通“披”); (2)意思;情趣。
3.(1)答教授王盛君担心墨池不够明显,于是写了“晋王右军墨池”悬挂在门前的楹柱之间来标明它。
(2)答冬天是一年的空闲时间,夜晚是一天的空闲时间,阴雨的时候是农时的空闲时间。
4.答要点善于利用空闲时间来学习。(可从不同角度谈启示,如①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②董遇诲人不倦……)
例文三、苻融验走
正文前秦苻融,为冀州牧。有老姥于路遇劫,喝贼,路人为逐擒之,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擒,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盖辨诬之术,唯博闻、深察,不可欺惑,乃能精焉。苻融验走而得其实,可谓察之深而辨之明矣。
问题老姥遇到了什么事情?
设想苻融会用什么办法来断此案?(提示注意“验走”二字。)
评述受诬陷的人是不幸的,相信诬陷的人也是不幸的,因为他显示出自己的无能。苻融不是这样的人,他的断案给你什么启示?
词句解释加横线的词。
1.为冀州牧 。2.路人为逐擒之 。3.莫知其孰是 。
[参考译文]前秦的苻融任冀州牧时,有个老妇人在路上遇到了劫盗,大声呼喊捉贼。一个过路人追上去,抓住了贼,可是贼却反诬过路人是贼。当时天色已经昏黑,无法辨认他们谁是贼,只好一并送到官府。苻融见了,笑着说“这是容易查清的。可以让他们二人赛跑,先跑出凤阳门的就不是贼。”一会儿,两人跑完了回来,苻融严厉地对后跑出凤阳门的人说“你是真正的贼,为什么要诬赖好人呢!”贼于是服罪。原来这是因为贼如果善于奔跑,决不会被人抓住,故而知道不善跑的人是贼。
大概辨明诬陷的方法,只有见闻广博,观察深刻,不被欺惑,才能够精通。苻融检验赛跑而查清了事实,可以说是观察深刻,辨析明白了。
二、巩固练习
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日“诺。”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4分)
①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 ②故人来,方与之食( )
③恐其自食其言也( ) ④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
2.下列“之”的用法与另三个不同的一项是(2分)( )
A.(吴)起不食待之。 B.故人来,方与之食。
C.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D.(吴)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译文 。
4.这个小故事中,吴起在为人处事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是 。(2分)
三、阅读收获。
上一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一)
下一篇:中考文言文背诵与默写复习备考
中考成绩
- 余文乐生活平淡的句子,余文乐生活平淡的句子
- 下班人多挤着打卡的说说
- 形容表兄妹感情好的句子,兄妹感情好的句子
- 异地恋爱的女朋友告诉我她感冒了,要说些什么暖心的话
- 形容孩子穿军装的词句_怀念部队军装的句子
- 下雨了什么渐渐什么仿写句子,突然好像下雨的心情句子
- 22年几月几日春节,虎年旺火的祝福句子
- 下雪爱情文案高级感,爱情句子下雪
- 有关友谊的唯美句子七言,关于友谊唯美句子
- 爱情超短句子,爱情超短句子
- 一下雨心情不好搞笑回复_下了一夜的雨早安句子
- 我姐姐考上大学,请问用什么成语祝贺_祝班级前程似锦的句子
- 西游记摘抄优美语句15个字左右二年级下册,12字唯美句子
- 席慕容的经典语句
- 形容一首歌唱到心里的句子_心中有希望手中有力量的经典句子
- 有心情就会想起你的句子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