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 >

2019中考语文文言文读不懂、做不动?别慌 一键解决

中考 2023-02-04 12:58中考时间www.ettschool.cn
  过去在初中生口里流传一段顺口溜“初中生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
 
  初中三年,学生把大量时间投入到文言文的学习中,但在中招考场上仍然难握胜券。
 
  ,进入初三以后,面对读不懂、做不动的文言文,考生们着急,家长们更是焦虑不已。
 
  怎么办?一些考生和家长给考学君打来了咨询电话,寻求解决的方法。
 
  这不,热心肠的考学君今天邀请到了郑州市二七区京广实验学校迎宾校区九年级语文老师、教务处副主任董建扩为大家支招。
 
  好了,话不多说,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一下董老师为大家送出的关于文言文阅读的备考建议吧!
 
  建议一
 
  认认真真背诵,老老实实读写
 
  初中文言文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处于接受和继承阶段,没有基础可言,同学们对文言文还无法达到“无师自通”的程度,没有捷径可走。
 
  如果非要说有捷径,那也是在大量背记基础上发现了规律,做到了举一反三。
 
  我们需要借助课本、工具书、老师的讲解,把文句的字形、字词的含义、特殊词语的用法、作者的生平等,弄清楚,记下来,学会用。
 
  建议二
 
  追本溯源,融会贯通,真正理解词义和情感
 
  在识记的基础上,多动脑筋,考生要多问几个“为(有)什么”,为什么这样用?为什么这样说?这样用有什么好处?
 
  手边常备《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工具书,对于常用常考或者自己无法理解的词语,养成查字典、查资料的好习惯,弄清词语的来源、最初的含义、演变的过程,真正理解了,就不再依赖死记硬背,疑难就会迎刃而解。
 
  对于文中情感,除了关注文中表现作者胸臆的关键句子,更要关注作者生平、写作背景,以文寄情是古代文人的传统,文外作者的处境,最能帮助理解文中作者的心绪、情怀。
 
  这些做法,在时间紧张的初三,看似多花了时间,却解决了费时费神还久拖不决的疑难问题,实则事半功倍。
 
  建议三
 
  熟悉考题,清楚考试形式
 
  近年河南中招文言文大致题型有字词释义、句子翻译、文章理解(写法、情感等)、课内外文段比较。
 
  建议考生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要把这些的知识点掌握住、弄明白;把相关的习题,做规范,写完整,得到分,如有遗漏或不懂之处,及时补充,积极请教。
 
  ,考生还应该增加练习,关注新题、难题,以备考题的创新和变化。
 
  建议四
 
  梳理近年考题,确定复习重点和顺序
 
  如果把近几年河南省考过的文言文篇目摆一摆,再结合不同篇目的特点,也能列出复习的重点和顺序。
 
  比如,纵观近十二年考试篇目,五年内均未出现重复现象,那么2014年—2018年考过的篇目,在2019年中招试卷上出现的几率相对较小。
 
  再比如,《陋室铭》《记承天寺夜游》篇目过短,内容太少,不易出题,考查几率也相对较小;比如,《〈论语〉十二章》从全国考题来看,属于考查默写的重点,而非考查阅读的重点。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列出一个文言文复习的先后、轻重的顺序,考试可能性大的篇目先复习、重点复习。
 
  而考试可能性小的篇目往后放一放,作为复习的次重点。但在确定复习对象时,不能采用排除法,我们毕竟不是出题者,不能冒险。
 
  建议五
 
  多阅读,扩大知识面,提高课外文段推测能力
 
  初三的紧张时刻,也不要丢掉阅读的习惯,学习繁重之余,读读课外书,换换脑子,有利于提高效率。
 
  更为实用的是,阅读面广了,对于语文中招文言文阅读的课外篇目就更容易理解,要么见过类似的内容,要么触类旁通,推测、读懂课外文言文的能力就提高了,对于文意理解、写作方法等问题的回答也会更加准确。
 
  建议六
 
  了解考查难度,树立信心
 
  我们再来回顾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题型,字词释义、句子翻译、文章理解(写法、情感等)、课内外文段比较,一般四道题。
 
  前三道题考查的内容都是围绕课内文段,第四道题是课内外文段比较,设问不是太难,且既然是课内外文段比较,自然能从课内文段中找到答题思路和线索。
 
  对于阅读的第三、第四道题,在读懂文意的基础上,当做现代文阅读来回答即可。
 
  所以,对于文言文阅读,尤其是课外文段,一点都不要望而生畏,因为考题的要求并不高。
 
  建议七
 
  善于利用资源,从试卷上寻找思路
 
  文言文阅读,文后的注解是肯定会有的,不仅有字词含义的解释,还会有作者资料的介绍。
 
  这些都不是出题人的无意之举,我们要把文后注解当做读懂课外文段、甚至课内文段(如果没有复习充分的话)的线索,包括课外文段后面注明的文章出处,都是可以利用的资源。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