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 >
2019中考语文异读字知识点梳理归纳
中考 2023-02-04 12:57中考时间www.ettschool.cn
2019 异读字知识点梳理归纳
异读字是一种特有的读音现象,它是指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而表示的意义相同的字。文言文异读字有三种情况破音异读、通假异读和古音异读。
破音异读,又叫“读破”。它是采用改变汉字通常读音的方法来表示该字词性和意义的改变。如天雨墙坏。(《智子疑邻》)句中没有谓语动词,“雨”转化为动词。所以,在习惯上把它读作yu?,以表示和作名词的“雨”(yu?)的区别。
所谓通假异读,是指在通假现象中,通假字要按本字的读音去读。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这里的“说”是“悦”的通假字,,就应该读成它的本字“悦”(yue?),而不能再读shuo?音了。
所谓古音异读,是指古代的一些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民族称呼、器物名、姓氏等,因其专有,就有了固定性,从而保留发古音。如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木兰诗》)此句中“可汗”是对我国古代北方部族首领的称呼,应读为“ke?ha?n”,而不能读为“ke?ha?n”。
信本义是表示“诚实”“信任”“的确”“任意”“使者”等意,读xi?n。例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
有时假借为“伸展”“伸张”之意,即与“伸”同义,读为she?n。例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食、其在用于人名时,“食”读yi?,“其”读ji?。例
信引兵东,未渡平原,闻汉王使郦食其已说下齐,韩信欲止。(《史记·淮阴侯列传》)
上一篇:2019年中考语文阅读复习<为生活设定目标>
下一篇:2019中考作文如何归类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