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 >

中考语文考试知识点:写作指导技法之巧用对比

中考 2023-02-04 12:57中考时间www.ettschool.cn

俗话说“不见高山,不知平地。”事物的特点往往在比较中得以显现。因而对比是一种较常用的写作方法。所谓对比就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类型的事物进行比较分析,使被比事物更加突出。

对比,包括横比和纵比。横比法就是把具有可比性的不同事物、不同态度、不同的人放在同一场合进行比较,比出真假、正误、好坏、显示出各自不同的特色。如高尔基的《海燕》就用了这种方法。在暴风雨中,海燕像黑色的闪电骄傲而勇敢地飞翔;而蠢笨的企鹅则四处躲藏。通过对比,比出了崇高与卑下,伟大与渺小,海燕的形象更为光辉夺目、撼人心魄。

纵比法就是把同一事物、同一个人放在不同历史时期、事物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对比,以现出变化、现出发展。例如鲁迅的小说《故乡》中写闰土就用了这种方法。少年闰土的外貌是“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项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一副外貌,显出了十一二岁少年闰土的天真稚气、可爱有趣、充满了活力。而中年闰土的外貌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的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的通红。——手里捏着一个纸包和一枝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你看,这时的闰土已与少年闰土判若两人,显得苍老、呆滞、麻木。什么使他失去了往日的活力?原因就在于“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通过这种对比揭示出了社会的黑暗,生活的本质。

运用对比法,要存在可比点,要选准可比点,否则,便收不到好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如果两人放在一起对比,写一个人的阿谀奉承,而对一个人则写他的助人为乐,肯做好事,这个可比点就没选准,因而放在一起对比是不恰当的。我们在写作中,要认真选择可比点,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例文欣赏]

我们的心近了

同样的蓝天白云,同样的花花世界,不一样的你我他。我们和他们都是上帝撒下的苗苗。他们落在了沙漠山地,而我们有幸落在了肥沃的田地。大家同样生长着、生长着……

七岁,我们睡在暖暖的被窝里,早上睁开眼,面前是漂亮的衣服,营养的早餐油条、鸡蛋和豆浆。我们背上花花绿绿的小书包,坐上爸爸妈妈的车子,安安稳稳地来到学校,打开书包,打开书本,跟老师读“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七岁,他们睡在冷冷的被单里,早上睁开眼,面前是补丁的衣服,无味的早餐糠米、开水和窝窝头。他们扛起重重的锄头和铲子,坐在爹娘的推车里,颠来颠去地来到田里,拿起锄头,跟爹娘喊“嘿呦,嘿呦……”

我们看见山里的照片,志愿到山里扶贫;他们看见城里的照片,发誓一定要走出去。

十四岁,我们在校园里谈笑风生,青春朝气从我们身上散发。春天有郊游的欢乐,夏天有游泳的欢笑,秋天有风筝的漫天飞舞,冬天有圣诞的祝福安康。,我们不忘七岁的志愿,包起曾经喜爱的衣服,装好用过的书本,看救灾的车辆驶向远方,带着我们的祝愿,我们的希望。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