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 >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中通假字的复习

中考 2023-02-04 12:57中考时间www.ettschool.cn

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声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语言现象叫做文字“通假”(“通”是通用,“假”是借用)。“通假”是“本有其字”却弃而不用,临时借用了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别字。一般认为,通假字的产生可能是由于书写或抄书的人一时笔误,写了音同或音近的别字,或是因地方习惯而写了另一个字。后人见古人有先例,便跟着写,约定俗成,别字和本字就通用了,学会辨识通假字,对学习文言文是很重要的。

对于通假字,我们不能望形生义,应撇开字形,按照其读音并联系上下文语境去寻找本字。复习通假字,千万不要离开课文去死记硬背,而要把它们放在句子当中去记忆,这样记忆才牢靠。有以下几种类型

1.音同通假

(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慧。

(2)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知”通“智”,智慧、聪明。

(3)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木兰诗》“火”通“伙”,伙伴。

(4)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孟子二章》“畔”通“叛”,背叛。

(5)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反”通“返”,返回。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