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 >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方法及答题技巧

中考 2023-02-04 12:56中考时间www.ettschool.cn

  古诗词鉴赏的技巧和答题步骤

  鉴赏四步法

  一抓修辞

  古诗词奖赏中的修辞,最多的当算比喻、拟人、用典、对比了。

  1.比喻

  为了表现所咏之物在某一方面的特征,以达到生动形象的目的。

  答题格式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什么在哪一方面的特征。

  举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运用比喻的修辞,诗人把民族危亡比作“风中絮”,把个人的人生坎坷比作“雨打萍“,生动形象的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危亡的忧虑及个人身世的感慨。

  又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运用比喻的修辞,诗人以“病树、沉舟“自比,既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又揭示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深刻哲理。

  2.用典

  诗人运用典故,大都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愿望,观点,或起作借古讽今的效果。

  举例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诗人运用典故,表达了自己渴望重用,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

  又如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诗人运用“闻笛赋“、”烂柯人“德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既有见到老朋友的欣喜,也有被贬久远的怨恨。

  3.夸张

  运用夸张的修辞,是为了突出表现事物在某一方面的突出特点。

  举例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蒸“、“撼”突出表现了洞庭湖雾气蒸腾,波涛汹涌,声势浩大的特点。

  又如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一个“割“字,突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遮天蔽日的景象。

  再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诅咒,也由于安史之乱导致的诗人妻离子散,家书的宝贵,对家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如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化无形为有形,表达了诗人国破家亡,丈夫早逝的深重哀愁。

  4.拟人

  诗歌中的拟人修辞往往和作者的抒情相结合,传达诗人的情感,或触景生情,或寄情于景,以达到情景交融的目的。

  举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融情于景,以“花溅泪”、“鸟惊心”来表达自己忧国思家的情感。

  又如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王昌龄《采莲曲》)

  请对“芙蓉向脸两边开”作点赏析。

  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表现了花也有情,朝向采莲女争相开放,似与采莲女争艳的情景。

  二抓关键的动词(即“诗眼”)

  一首诗歌中,往往就是几个字或某一个字最具有表现力,通常把这些字叫做“诗眼”。

  动词的答题格式某字,生动具体的表现了什么在某一方面的什么特点。

  如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赏析“见“字的妙处。

  一个“见“字,化无形为有形,生动具体的表现了秋风萧瑟,落叶遍地的凄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客居他乡的思乡之情。

  又如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锁“在本诗中意为”笼罩“,生动的表现了月夜庭院的清幽景色,以及作为一个亡国之君的凄凉、忧伤之情。

  再如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请对诗歌中加点的字作点赏析。

  诗中“朝、夕“从时间上对比,表现了时间之短,”奏“表现诗人忧国情怀,”贬“表现朝廷昏庸。诗人仅仅以四字,两相对照,表达了诗人对获罪被贬之快的忧愤。

  三抓写法(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一个大概念,既包含修辞,也包括表达方式。除此之外,古诗词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托物言志、借史抒怀、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借事喻理、化静为动、以动衬静、虚实相生、想象、联想、对比、象征等。

  举例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常建《题后山寺破产预案》)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