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历史复习必备知识点-辛亥革命
第八课辛亥革命
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2.时间1911年(旧历辛亥年)
3.代表人物孙中山等
4.主张以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主)为纲领,试图用革命的手段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5.革命活动1894年成立兴中会;1905年建立中国同盟会(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提出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1911年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标志);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
6.失败标志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7.意义辛亥革命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它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8.启示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当时中国是行不通的。
第九课新文化运动
1.开始时间1915年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3.两面旗帜“民主”和“科学”。
4.主要阵地《新青年》。
5.主要内容前期“四提倡、四反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
6.对象封建的尊孔复古思想。
7.性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8.地位和作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