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 >

2018中考历史资料:近代化的探索

中考 2023-02-03 18:34中考时间www.ettschool.cn

  7、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2)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3)学习对象西方先进生产技术(4)领导阶级地主阶级

  (5)时间19世纪60—90年代(6)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7)代表人物中央—奕欣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8)主要内容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主要有安庆内军机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简称“两局一所”)

  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民用工业,主要有轮船招商局(李鸿章),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张之洞)。后来还筹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兴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

  (9)结果甲午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标志着洋务运动彻底破产。

  (10)性质封建统治者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

  (11)评价消极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积极通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客观上为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对西方列强、侵

  略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8、戊戌变法(1895年—1898年)

  (1)背景《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4)学习对象西方先进制度(君主立宪制)

  (5)主要经过序幕—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发起“公车上书”。

  ↓

  发展—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后更名为《中外纪闻》),组织强学

  会,宣传变法,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

  高潮—1898年,光绪帝发布变法法令,前后持续103天,

  ↓史称“百日维新”(又叫戊戌变法)

  结束—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政变,囚禁光绪帝,谭

  嗣同等六人被杀害,变法失败。

  (6)“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

  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文化教育上—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报刊。

  (7)性质资产阶级领导的一场政治改良运动。

  (8)失败原因①资产阶级力量薄弱,依靠一位没有实权的皇帝。

  ②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反对。

  (9)历史意义这次变法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使资产阶级的斗争由改良转向了革命。

  9、辛亥革命(1894年—1912年)

  (1)领导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2)学习对象西方先进制度(民主共和制)

  (3)代表人物孙中山

  (4)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5)机关刊物—《民报》

  (6)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7)主要经过①革命准备—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革命团

  体兴中会;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