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 >

2019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外重大改革

中考 2023-02-03 18:34中考时间www.ettschool.cn

2019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外重大改革

1、商鞅变法(地主阶级改革运动)战国时期的秦国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内容奖励耕战;奖励军功(旧贵族最反对、平民欢迎);承认土地私有(最能体现商鞅变法的封建性质,新兴地主阶级拥护);建立县制(对后世行政制度影响最大)影响经过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2、北魏孝文帝改革(地主阶级改革运动)迁都洛阳;学习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主要措施使用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管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

3、俄国1861年改革

(1)背景 俄国封建农奴制的存在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进一步暴露了俄国的落后,使俄国各种矛盾激化由此,统治者为解救统治危机,进行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2)时间1861年(3)人物亚历山大二世(4)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5)内容 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但须出钱赎买(6)目的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贵族地主的统治(7)评价 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最积极意义是使上千万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局限性一是政治上沙皇专制统治没有改变,保留大量封建残余;二是使农民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但毕竟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4、日本明治维新

(1)时间1868年(2)人物明治天皇(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4)学习对象西方欧美列强;(5)内容 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体现了改革性质); 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后世影响深远) 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皇军。(6)影响它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日本强大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7)对中国的影响一方面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大大加深,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另一方面,日本的崛起也刺激了中国开始向政治近代化方向迈进,中国的维新变法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走资本主义道路,正是学习日本的表现。

5、罗斯福新政

(1)背景 大危机给美国以空前严重的打击。 时任总统的胡佛及其政府仍奉行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政策,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 在1932年大选中,罗斯福以“新政”为口号击败在任总统胡佛,于1933年3月就任总统。

(2)时间1933年;(3)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4)“新”的表现(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5)措施 整顿财政金融 调整工业生产(注这是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措施。核心法令是《全国工业复兴法》)调节农业生产 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注田纳西水利工程,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的工程。公共工程为人们创造了数以百万的工作机会,缓解了经济危机带来的社会压力)(6)影响

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的困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 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美国的资产阶级统治。 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新时代,为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注罗斯福新政的局限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

6、改革开放起点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北京(中共领导的无产阶级改革)

思想基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结论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要内容a、思想上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政治上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C、组织上会议实际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我国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根本目的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2)开始地区安徽凤阳小岗村。(3)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过了四次变革

第一次,1950—1952年土地改革;(土地农民私有)第二次,1953—1956年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私有变公有)第三次,1958—197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失误)第四次,1978年以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对外开放(1)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2)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过程设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主要起到了窗口的作用;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开放沿海经济开放区;对外开放区向内地发展。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这样一个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历史上的改革给我们的启示

(1)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能起一定推动作用;

(2)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我们要坚持改革,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现代化建设;

(3)要扩大对外开放,善于学习别人长处,积极吸收人类一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对外来文明不能照搬照抄,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4)改革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要符合国情,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5)改革要注意政治、经济、思想的协调发展、和谐发展等。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