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上册知识点提纲讲解
初三历史上册知识点 “大危机”与“新政”
一、1929—1933年经济危机
1、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①直接原因人民的消费能力不足导致生产相对过剩;
②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2、爆发的国家美国,然后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3、经济危机的特点①持续时间长;②影响范围广;③破坏性大
4、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三分之一以上,国际贸易减少了三分之二以上,失业人数达到3000万人以上,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
5、影响最大的国家美国、德国
6、为摆脱经济危机各国选择的道路美国“罗斯福新政”;德国和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
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
2、目的为了消除经济危机 时间1933年
3、新政的主要内容①财政方面政府大力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②工业方面实行产业复兴法,筹划大规模的公共工程的兴建,刺激消费和生产;③农业方面缩减农业产量,补偿农民的损失,复兴农业。
4、特点(手段)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新”的地方)
5、新政的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制定《产业复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是新政的核心和基础),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6、评价罗斯福新政①取得了显着成效,使美国度过了危机,经济缓慢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②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③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④但由于产生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它不能化解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也无法使美国避免新的危机。
7、新政的实质是一种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
8、新政的局限性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