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 >

2021年中考历史知识点之:中国古代史考点复习提纲(4)

中考 2023-02-03 18:34中考时间www.ettschool.cn

  学习方法网整理了关于2021年中考历史知识点之中国古代史考点复习提纲(4),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中国古代史考点复习提纲

  21. 大运河的开凿

  (1) 目的公元 605—610 年,隋炀帝下令开通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目的是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 三点、四段、五系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 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千米。

  这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它以世界上最古老、 最长的运河永载史册,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又一巨大贡献。

  (3) 历史意义①大运河通航后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②大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③此后, 历朝对运河不断疏浚、改造,使它持续发挥着南北动脉的作用。

  唐朝人赞颂大运河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22. 隋唐科举制度

  隋炀帝设进士科,创立科举制;唐朝完善发展,唐太宗加试经史、杂文,武则天创设殿试、武举,唐玄宗加考诗歌;明清八股取士;清末(1905 年)废除科举制。

  (1) 隋朝创立,唐朝完善隋文帝时开始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参加政权。科举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明经科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比进士科相对容易些;进士科包括策问,加试经史、杂文,后来杂文专考诗赋。

  隋朝创立的科举制为以后各朝相继沿用。唐朝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科举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科最为重要。

  (2) 实行科举制的意义①实行科举制,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②科举制为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

  ③科举制开创出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的崭新局面,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23.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 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 唐太宗的年号叫“贞观”,史称“贞观之治”。

  ①唐太宗认真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轻徭薄赋,发展生产。②唐太宗善于用人。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为宰相。人称“房谋杜断”。③重视纳谏。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前后进谏二百多次)。魏征死后,唐太宗悲伤地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④沿用和 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贞观时,增加了宰相人数。避免宰相专权,又能集思广益。⑤合并州县,以便节省开支,减轻人民负担。⑥重视文化教育,完善科举制。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科最为重要。“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这是说唐太宗重视科举取士。

  评价唐太宗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他亲历了隋末农民战争的洗礼,深刻认识到国家要长治久安,帝王必须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要处理好君与民的关系。 他在位期间,经济上减免租税,给农民以土地并保证其生产时间,提倡节俭;政治上知人善任,重视纳谏,实行三省六部制,精简机构;文化上完善科举制,大兴学校。因而形成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贞观之治”。但也必须指出,作为封建帝王,唐太宗同样对人民进行剥削和压迫,在晚年,他的骄矜情绪和享乐思想逐渐滋长。(他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2) 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武则天做皇帝后,继续推行唐太宗发展生产的政策,还破格提拔许多有才能的人。史称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现代史学家郭沫若称赞武则天的业绩说“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武则天统治时期,唐朝经济继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为唐朝走向全盛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武则天基本上继承了贞观之治的措施,发展了贞观之治的局面,她的统治具有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的 重要地位,所以开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武则天是一位基本应予肯定的历史人物。

  (3) 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比较安定,经济繁荣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叫“开元”,史称“开元盛世”。

  (4) 对封建盛世的几点认识①封建盛世局面的出现是各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不能过分夸大统治者治理国家的功劳,也不能不论他们采取政策和措施的作用。②封建盛世局面的出现是经历几代皇帝连续执行宽松政策和几代劳动人民艰辛努力的结果。③封建盛世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最大的受益者是封建统治阶级,广大人民生活仍然是十分艰苦,农民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只是相对缓和。④封建盛世局面都是不可持久的,统治者凭借“盛世”积累大肆挥霍,使国力耗尽,导致国家衰亡。

  (5) 封建盛世给现代人的启示①关注民生,不断建设和谐社会。②尊重人才,促进社会进步。③ 完善法制,加快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④加快经济建设等。

  (6) 唐朝盛世经济的繁荣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时期。

  ①农业在农业生产方面,曲猿犁和筒车灌溉技术的发明、使用,促进了土地开发,增加了粮食产量。个体小农获得更大的自主性,大大提高了劳动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敦煌壁画-《雨中耕作图》。)

  唐朝的粮食以粟和稻谷为主,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产量大大增加,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 产地。杜甫“忆昔开元今昔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②手工业唐代手工业在产品种类、生产规模、工艺技术方面都超过了前代。扬州铜镜、南昌瓷器、宣州纸笔、苏州丝织品。a)瓷器邢窑的白瓷类雪似银;越窑的青瓷如冰如玉;唐三彩以黄、绿、蓝、赭等为基本色,造型优美,光彩夺目,尤其是人物和动物造型在斑驳灿烂的釉面映衬下极富动感,唐三彩主要用于观赏品和随葬品,已输出国外。b)纺织业丝织品制作的工艺水平最高,种类繁多,精美绝伦。 越州制作的丝织贡品品种达数十种;蜀锦以色彩绮丽、纹饰精妙冠绝全国。唐朝的衣服,主要以丝、麻为原料。政府大力推广养蚕栽桑,农家的房前屋后多种桑树。蚕桑的主要产区仍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也在发展。c)开元年间,官府在蒲津渡黄河两岸,耗铁 160 万斤各铸四铁牛、四铁人以及铁山、铁墩柱作地锚,用铁索连船建造浮桥,将山西的盐、铁、铜、煤等物资越过黄河,运往长安。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