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 >

为什么孩子都学会了考试却做不对?

中考 2023-02-02 18:56中考时间www.ettschool.cn

  “我们家孩子挺聪明的,就是太粗心了!”

  “我们孩子上课一听就懂,下课一看就会,考试一做就错!”

  “其实题挺简单的,就是没考好!”

  这些问题都是孩子“会而错”现象的反映“会而错”——“学了”(学了知识),“知了”(了解了知识),也“做了”(做了习题),但“错了”(拿不到高分)。

  任何知识从学习到应用,再转化为个人能力,需要一个不断练习和巩固的过程,“学了、知了、做了”只是量的积累,拿分才是质的飞跃。而有效的积累才是质变的关键,很多考生容易陷入误区,导致事倍功半,从而严重挫败自信心。

  那么如何解决“付出却无回报”的问题呢?

  ,学会把零散知识结构化、网络化。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掌握同类知识的特点和内在规律,做到点-线-面的有机结合,然后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学习中重视错题,善于分析。“世上最有价值的不是专家出的题,而是自己的错题”,每个错题都是知识掌握情况、做题习惯和审题习惯问题的暴露,只有客观分析学习的各个环节,然后对症下药,才能根治。

  ,课上抓住重点,课下提高效率,做题深度挖掘。“课上巧用功,课下更轻松”,要会听老师的“思路”,重点的讲析;上课时记录老师的“启迪”,做题时记录“实战心得”,评改时记录老师的订正才能保证有难度的题目敢于研究、模糊的题目尽量会、会做的题目都做对,能保证解题时想得快,算得准,写得清。过程是完美的,结果还能不尽如人意吗?

  好习惯的培养重在平时,重在细节,重在积累。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短时间内成绩突飞猛进不容易,但多拿一分、多对一题却不难。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要认真落实“学了——知了——做了”各个环节,就一定能解决“会而错”的现象。

  文/亭亭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