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 >
中学生学习要警惕陷入“习得性无助”
中考 2023-02-02 18:55中考时间www.ettschool.cn
习得性无助是指个体在经历了某种挫折以后,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就会表现出消极的心理状态。学习中的习得性无助是指在一定学习情境中,学生由于长期未达成预期学习目标而遭遇失败体验,在动机、情感、认知和行为上产生的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
专家表示习得性无助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 Seligman,1967)于1967年提出。塞利格曼把狗放进一个设有电击装置但又无法逃脱的笼子里,然后给狗施加电击,他发现这些狗开始被电击时拼命挣扎,想逃脱这个笼子,但经过再三努力仍无法逃脱后,它们挣扎的程度就逐渐降低了。当把这些狗放进另一个狗可以轻易跳过去的笼子里,遭受过电击的狗一直卧倒在地,它们除了惊恐之外,一点也不去试一下去逃离牢笼。这一实验说明,当动物处于无法避开的、有害的或不愉快的情境时获得的失败经验,会对今后应付特定事件的能力起破坏效应,它们会消极地接受预定的命运,不做任何尝试和努力,塞利格曼称这一现象为“习得性无助”。
孩子学习也是一样,在学习起始,学生常常有学好某一学科的强烈愿望,并怀着积极高涨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其中,但由于某些原因却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当经历过多失败后,便会养成“我不论怎样努力都是白费”、“学习太难,学也学不会”等消极心态,而这样的心态将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行为,学习上的自暴自弃。
一旦习得性无助感产生,就会产生动机、认知、情绪障碍,严重阻碍学生的学习。长期的学习失败经验还会导致不良情绪,对学习感到灰心沮丧,课堂上常常沉默寡言,即使会的问题也不愿回答,长此以往其学习状况日益恶化,学习成为他们的一大负担,毫无乐趣,表现出自暴自弃。
改变学生“习得性无助”的现象,应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如家长利用一些适合孩子学习的材料如微课、视频和孩子一起学习,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避免挫折的感受,获得成功体验的学生就会看到成功的希望,看到自己的潜力。成功会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愉快的心情又会促进智力的发展。
一次小小的成功,如果能让个体相信自己具备了成功所需要的条件,往往能使他们超越现在的行为表现,达到更高的成绩,甚至会在新的活动中取得成功。可见,学生克服“习得性无助”需要在成功中获得自我价值感。
上一篇:寒假将至 学生应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下一篇:家长必知:影响初三生一生命运的五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