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附中学生的心路历程:彷徨中寻找,享受中成长!
特以此文献给人大附中的新生
人们总是说,快乐的时光过的飞快,或许正因为分秒的充实和饱满。不觉中,已于2006年的高一新生,成长为即将奔入高三的高中生。背负隐隐的压力,深知,再过几个月,自己将真正走入紧张急促的高三,面临更大的压力,拥有更少的时间,便觉得是时候写些什么了,写写这两年,写写在人大附中的这两年。
无措
很久以前,在刚进入人大附中的时候,写过一篇文章。最近有机会得以重新回顾当时的文字,只觉得满篇感情激烈的字句只颤颤巍巍地搭起两个字——无措。
无措,即发自内心的彷徨与疑惑。
它是否发生,程度如何,取决于个人的性格。敏感、喜欢怀疑又不太自信的孩子尤其容易感到无措。当时,我的无措如湿滑的藤蔓将自己缠绕。
那么为什么会感到无措?
说“没有考到人大附中的学生都不优秀”是绝对的错误,但如果说“考上人大附中的学生都有他杰出的一面”一定不会引起异议。尤其是中考从外校考来的学生,往往是在原来的学校的骄傲(我没有抬高自己的意思)。
所以,很多人说外校考入人大附的新生之所以不习惯,是因为他们感到这里优秀的人太多,自己压力过大。其实不然,你要明白,在人大附中你不比任何人差,真正让你不知所措的不是优秀的人,而是被突然打破的思维和猛然改变的“优秀”的标准——
人大附中是个非常非常特别的学校——不亲自感受你不会真正明白,它绝不愧于自己的校训,尊重每一员的个性,强调学生的独立,保护每个人的特点,并着力为这一切的发展提供条件。它甚为不同,以至于不习惯的人会产生强烈的抗拒。你发现,原来的标准天翻地覆地改变,你尊崇的准则被多元的文化、观点冲击。一刹那,你发现自己乞求呐喊地异常辛苦的“青少年的自由”,在这里得以这般轻松自在的生长,在这里,与你一样的同龄人活得这么自我、这么潇洒。
原来的条框、优越感甚至人生观都有了极大的变动,无措之感来得猝不及防。
而这本质,当时我还不甚理解。只觉得愤怒,却不知这愤怒来自于对自己的不满;只想去埋怨,却不知这埋怨实出于对自己的心虚;只觉得恐惧,却不知恐惧来自于荒谬的嫉妒。
于是,便这样言辞激烈地把自己与他人隔离,拙劣地掩饰内心深深的无措。
,每个人的无措有不同表现。向我,就是抗拒,否定。会有一些同学,变得闭塞、沉默。但我希望通过以上所述,让所有人大附中新生明白,你们内心的抵触、恐慌正是无措,它来得有根有据,而且极为正常。了解它,正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