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的18个套路
1
相关知识积累
1、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
拟人(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便于抒情;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利于表达作者情感。
夸张使表达的情感更为强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引发人们的想象。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内容上表意凝练,概括力强,抒情酣畅。
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加强语气;叙事透辟,条理清晰,长于抒情。
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增强表达效果,突出主旨。
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释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设问自问自答,突出文章内容;吸引读者,引发读者思考。
反问增强语气,强化情感。
引用增强文章历史文化底蕴;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表达效果和说服力。
双关使语言幽默;适应语境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增强文章表现力。
反语正话反说,显得幽默讽刺。
2、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象征引申事理,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
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强化思想感情;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使文章曲折含蓄。
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引发好奇,使文章曲折有波澜;感情铺垫,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情感。
托物言志在对事物的描绘过程中寄托作者的个人情感和理念。
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虚实结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刻画人物性格更鲜明,凸显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的揭示主旨。
动静结合以静衬动或以动衬静,起烘托作用。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具震撼力。
渲染烘托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
联想想象丰富文章内容;使形象更为生动形象;增添文章艺术表现力。
反语(反讽)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亲昵情感或讽刺语气;辛辣讽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
3、叙述方式
顺叙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的进行叙述。
倒叙突出事件的结局,制造悬念。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丰富。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叙叙述两件或多件发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