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 >

中考生父母的必修课

中考 2022-11-04 15:29中考时间www.ettschool.cn
        中考,承载着每个孩子的梦想,也寄托着每个家长的希望。在备战中考的过程中国,孩子们承担着压力,父母承受着煎熬,有时候恨不得能替孩子上考场。
到底怎么才能将焦虑转化,让孩子变压力为动力,在接下来的这几个月踏踏实实博一次呢?
我们从孩子的学习、家长的心理以及家长如何与孩子交流三方面来聊一聊,希望能带给大家不同的视角。
一、适度“冷淡”孩子的学习,有利于减压。
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越是临近考试,孩子在学习时越是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甚至是烦躁情绪。作为家长,面对孩子的这种状况,要避免过分关心孩子的学习,在言辞上可以适度“冷淡”孩子的学习,平时聊天的话题可以从学习转移到孩子喜欢的事情上,比如他们喜欢的音乐、喜欢的运动、喜欢的食物等等,畅想一下中考结束后假期的安排,让每次对话都能使孩子轻松,愉悦,充满期待和向往。
,适时放手,让孩子自己安排学习计划,调整学习状态。在孩子复习时,尊重他们的隐私和习惯,如果他们不喜欢被打扰,愿意关着房门,要尊重他们的选择,给予他们独立和自主的空间。但如果孩子学习过晚,家长一定要及时提醒,不能放任自流,防止孩子出现过度疲劳学习。无论在任何时候,健康都应该排在第一位。
跟孩子沟通,营造适合他学习的环境。避免不必要的打扰,比如不经孩子允许多次出入孩子房间,随时检查孩子电子产品的使用情况等等,家长的言行举止,若处理不当,容易增加孩子的压力,打乱孩子的复习状态。
二、避免家庭环境过分紧张,保持常态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精神状态影响极大。有的家长长期或在考前有意或无意地制造出“一级战备”的气氛,为孩子督战助阵,以示关爱。比如,刻意不看电视,做菜做饭不出声响,甚至说话、走路也小心翼翼等等。父母完全改变自己的生活节奏,每天围着孩子转.....这样可能会适得其反。孩子们是很敏感和细致的,他们很容易发现生活中的细节变化,家长这种“一级备战”行为会给孩子造成一种压抑、紧绷的状态,反而会影响他们的复习和考试。所以,家庭环境尽量保持常态,让自己和孩子之间有一定空间。父母保持正常的工作、生活和交际的节奏。中考前的关心和关注是必须的,但凡事都要有度,过犹不及。保持和孩子适当的距离,关系才更有弹性。孩子学习时还是要尽量保持室内安静,尤其在备考阶段家长应尽量少在家会客,如果确有需要可以转移到家庭外进行。
二、在心理上将中考当做平常事
(一)保持一颗“平静心”——平常、镇静
心理学上著名的倒U曲线(耶基斯-多德森定律)讲的是压力、动机和结果的关系,这个定律告诉我们在面对复杂和困难的任务时,偏低的动机强度能达到最佳效果。适当的压力可以转化为动力,但压力过大,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挥,甚至会出现厌考、惧考。
家长是中考压力的一个主要“传染源”,他们往往会不自觉地通过各种途径把这种压力感传染给孩子。所以,要想孩子在正常压力下度过中考,家长一定要摆正心态,保持一颗“平静心”。面对内心的焦虑不安,可以通过运动、找朋友倾诉、成立中考考前家长互助小组,一起吐吐槽聊聊天,将个人的焦虑放在集体中,焦虑感会得到有效缓解。,建议家长们自己的焦虑自己处理,不要直接转移给孩子。我们现在需要给孩子传递正向力量,给孩子赋能,做他们坚强的后盾。要让他们相信,无论在什么时候,父母永远都在身后支持他们,让他们踏踏实实地走上中考考场。
有的孩子容易在考前出现思想波动,比如,反问自己:"中考我能行吗?" 或者向家长表露“我复习不好,感觉会考不好”等等。对此,家长需要自己坚定信心,及时给予孩子肯定,将自己真实看到的他(她)的努力和进步反馈过去,切忌空洞的说“你很棒”、“我相信你”之类的,将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信心传递给孩子,让孩子相信,一切付出和努力都会有结果。,家长也可以与班主任沟通,根据孩子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安抚。尤其是孩子的学习水平在平时已经展现出来, 家长应在此时对孩子保有足够的信心。在备考阶段,家长不要给孩子硬性制定太高的分数目标,避免反复叮咛,这会增加孩子和家长双方焦虑情绪。
(二)培养一份“同理心”——陪同、理性
宁静的环境和宽阔的视野有助于缓解压力,释放胸怀。当孩子复习备考出现烦躁情绪时,家长可以陪同孩子到小区或公园走一走,散散心。,家长要理性看待中考,让孩子认识到,在人生的长河中,中考是一个重要的节点,但并不是终点。无论面对什么事情,面对怎样的结果,我们都有很多种的选择,很多种的可能,家长要引导孩子理性对待中考,防止孩子由于压力过大出现考前焦虑症或考后心理问题。家长要对孩子的心理辅导和心理支持给予足够的重视。
三、调整沟通方式
(一)倾听孩子。
在孩子说话时要给予尊重和关注,不要随意打断和评论。要听到孩子在说什么,想表达什么。全神贯注的听,不先入为主,不带批判或者评价,理解和接纳去听。也许他们是在表达愤怒,是在释放压力,或者是在寻求关注和帮助,当你分辨出这些,你就不会被孩子的情绪带走。只有了解孩子当前的情绪状态、行为状态以及认知状态,才能更好的理解与支持他们。
当孩子说到压力的时候,请认可和接纳他们的这种感受,“是啊,面对中考,你们压力一定是很大的”。
(二)避免沟通误区
1.尽量不说空泛的话,与其说“我相信你”,不如说“我看到你最近语文的作文分一直很稳定,审题和立意都得到了老师的肯定,特别欣赏你,保持下去。”
2.当孩子的目标过高产生较大压力时,父母与其说“我们对你没什么要求,别给自己太大压力,考成什么样我们都能接受。”不如说“很欣赏你对自己始终有高要求,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很重要,现在咱们要做的是找准目标,制定计划,一点点去突破,有什么困难,我们一起来解决。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支持你!”
3.当孩子表达压力和焦虑的时候,是在需求关注和帮助,这个时候家长与其说“没什么可焦虑的,不要焦虑,保持平常心就好”,不如说“中考来了,焦虑是正常的,因为你想考好,对吗?那能说说,是什么事情让你焦虑吗?”
当孩子能将烦恼讲出来时,不要觉得自己大显身手的时候到了,切忌立即给出建议和解决办法。要引导孩子自己去处理和解决问题,当她(他)自己提出解决方案时,这个方案执行起来会更轻松,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4.在中考3个月,与其说“时间有限,你不好好把握,怎么能考上目标高中呢”,不如说“离考试越来越近了,但只要还有时间,你就可以有所收获,有所作为,一起坚持到底。”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支持和信任!
保持耐心,给予信任,放下过度的关注和期待,无论在任何时候,都是有帮助的!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