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优选25句
政治,是国家治理的行为,是经济生活的上层建筑,牵动着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在中国,我们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时也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基础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们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学生的公民道德素质以及勇于探究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基础教育课程越来越注重公民道德教育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这其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显得尤为重要。
《道德与法治》不仅仅是法律知识的普及,更是一门关于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的综合课程。它涵盖了道德、心理、法律、国情等多方面内容,旨在引导学生首先“做成一个人”,然后再“学会做事”。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始终贯穿的是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问题,旨在发展学生的人格品质。
法与道德虽然都属于社会规范,但它们在上层建筑中有不同的范畴。法律属于制度范畴,主要关注权利与义务的平衡;而道德则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更强调对他人和社会的义务与责任。法律由国家制定并强制实施,而道德则依靠社会舆论、人们的内心观念等手段来维护。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的在于教化学生或公民应当遵纪守法,遵守道德规范。它涵盖了古今中外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当下新时代的法治内容,旨在推动法治建设,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应运而生。它不仅涵盖了法律的内容,更增加了品德教育的部分,如道德、心理等方面的内容。这种调整有利于德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
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并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其权威性和实施的行为规范的综合体。道德则是对人们行为善恶、荣辱、正义与否进行评价的准则。这两者虽有显著的不同,但却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社会规范的基础。
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的“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课程,现已统一更名为“道德与法治”。这是法治理念首次在义务教育阶段政治课程中显现,象征着对法治精神的重视与推崇。未来的教育改革中,法律课程将得到进一步的整合,形成一个更为统一、完整的体系。自2016年秋季新学期开始,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的“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正式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标志着法治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这不仅是对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更是对整个社会法治建设的长远规划与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