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正当年!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2020年,对海南来说,也是自贸港建设元年。
“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是党中央着眼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发展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新时代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为海南新时代发展指明了方向。
如何办好这件大事?坚持党的领导和制度创新,把握好脱贫攻坚这个底线目标,不断夯实“全面小康”的根基,一个都不能少。
近日,“大道康庄”人民网全媒体调研行走进海南,近距离感受自贸港红利持续释放的乘数效应,一线记录“五级书记抓扶贫”体系的高效运转,更在数万名党员干部扎根基层倾心扶贫的动人故事中,见证琼岛大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
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
党建引领,夯实脱贫攻坚根基
8月的海口,阳光灼热。位于秀英区的施茶村石斛园门口,二十余位游客走下大巴。一旁戴着草帽、腰挎扬声器的洪尚科热情招呼大家进来参观。
施茶村村志馆门前,一块近3米高的黑色火山石上,几行红字格外显眼“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要走出一条人无我有、科学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
“这是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们施茶村时留下的嘱托。”洪尚科言语间充满自豪。
回忆起习近平总书记在施茶村接见村民代表时的场景,洪尚科笑容满面。张若涵摄
行走在林荫浓密的石斛园内,洪尚科一边为游客科普石斛的价值和功效,一边讲起施茶村的“蝶变”故事。
施茶村所在地,万余年前曾有火山喷发,冷却后的岩浆让这里石头遍地,土地贫瘠,极度缺水,恶劣的自然条件严重制约了当地传统农业的发展。
“那都是以前的苦日子啦!现在我们种石斛、搞旅游,大家都富起来了,因为我们有个厉害的党支部。”洪尚科的讲述引起了游客的好奇党支部怎样带动大家致富?
25年前的施茶村,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年轻的洪义乾挑起村党支部书记的担子,穷则思变——想要摘掉穷帽子,必须找项目。
“我们种过蘑菇、种过益智、养过鸽子……但要么收成不好,要么卖不出去,都没成功。”屡试屡败,但洪义乾没有气馁。
转机出现在2013年,洪义乾带领村“两委”班子去龙华区新坡镇仁里村斌腾村民小组考察。这里的自然条件和施茶村相似,不同的是,荒地和院墙上都种着金钗石斛。得知这种“仙草”1公斤能卖到400元,大家都震惊了。
人家能种,咱们能种吗?回村的路上,洪义乾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失败了那么多次,乡亲们还会跟着我干吗?
作为党支部的“班长”,洪义乾决定拿自己“打样”。他拉着亲戚们入股,3亩、5亩、10亩……硬是“拼”出了一块200亩的石头地种石斛。曾在海口市园林局工作过的洪尚科觉得“有戏”,也拿出自家的5亩荒地入股。
实践证明,这次的路选对了,党员带头效果逐步显现。2018年,施茶村的石斛产业产值已超过800万元。近两年,洪义乾又带领村民清理了300亩荒山,全村石斛种植面积已达500多亩。
除了发展种植业,火山石斛园成为海口周边游的热门打卡地,还有不少单位组织党员前来开展党建活动,每年参观人数超10万人次。不仅带火了村里的农家乐和民宿,也为施茶村带来了人气、注入了活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
施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洪义乾介绍村党支部以党建引领产业致富的做法。张若涵摄
在党建引领下,找准路子踏实干,“石山”也能变“金山”。施茶村的人均收入由2013年的3600元提高到2019年的24000元,年均增长超30%。
“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成为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的主心骨和坚强战斗堡垒。”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施茶村时的殷殷嘱托犹在耳畔,施茶村党支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脚步从未停歇。
在海南,“强起来”的战斗堡垒不止施茶村。
海南省委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建立起“五级书记抓脱贫”的战斗指挥体系,把优秀的党员干部选派到贫困村当驻村第一书记,与村党支部书记一起来抓好扶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