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大国巧匠——中国制造的青春未来

教育新闻 2023-01-12 18:16学习方法网www.ettschool.cn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

大国巧匠——中国制造的青春未来

  新华社北京12月15日网 题大国巧匠——中国制造的青春未来

  新华社记者徐金鹏、王攀、黄浩苑、邓瑞璇

  技术工人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

  一技之长,能动天下——10日至13日在广州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大到飞机修理,小到穿针引线,2000多名“高手”技惊四座。在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激励下,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上了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从“国赛”中走出的他们,将走向世界职业技能大赛,在更高的舞台上展现“中国制造”的青春未来。

  (一)“感谢没有放弃学习的自己”

  【人物档案】

  姓名罗丽萍

  主要成就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商品展示技术项目亚军

  年龄22岁

  【我的讲述】

  几年前,我进入工厂,在流水线上实习、工作。那时,我经常问自己,难道一辈子就要这样过了吗?当听说像我这样的农村孩子可以免费读技工学校时,我心动了。

  过去我就喜欢在课本上画插画,当重新踏进校门时,我选择了设计类专业。

  学设计对我来说难度不小,不仅需要熟悉100多种材料、工具,还要掌握平面设计、展示设计、市场营销等专业知识。既要有美的愉悦,也要有误差不能超过2毫米的精确。学习最“疯狂”的日子,我满脑子都是各式图样、色块,手指起了皮,做梦都在画图。

  努力不会被辜负,我感谢没有放弃学习的自己。获奖之后,很多公司向我抛来橄榄枝,我也在进一步提升技能。

  很多人看到我总会说,想不到你小小的个子居然有这么大的能量。我以最喜欢的一句话来回答“再小的个子,也能给沙漠留下长长的身影。”

  【新闻深一度】技能成才创造圆梦舞台

  从零起步到“世赛”夺牌,罗丽萍说,这里有她个人的刻苦努力,更有国家的倾力支持。

  我国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培养。近年来,我国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不断健全完善。技能人才青春绽放,中国制造未来可期。让优质培养培训覆盖更多城乡劳动者,贯穿学习工作终身,“大国”与“巧匠”的收获将更加丰硕。

  (二)“学一门手艺,人生一样走得通”

  【人物档案】

  姓名曾祥博

  成就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制造团队挑战赛项目冠军

  年龄24岁

  【我的讲述】

  小学时,为了治我的调皮,父亲送我去学武术和醒狮。每年过年我跟着师傅到各地舞狮,能赚到一整年的零花钱。那时我意识到,学一门手艺,人生一样走得通,所以我选择就读技工学校。

  我不觉得学技能是“没有出路的出路”。事实证明,学技能是条大路。

  2014年,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广东省选拔赛我获得了第一名,3个月后第一次到北京代表广东参加总决赛,最终获得全国第五名。

  当时就有企业想来挖我,开出几十万元的年薪。

  说不心动那是假的,但我不甘心——行行出状元,我能不能当个状元?我想学更多的东西,想看看自己能走多远。

  这一走就是5年。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时,我还是替补。在台下为队友喝彩的,我越来越渴望走上巅峰的领奖台。

  年龄受限,我就转向制造团队挑战项目。这个项目很难,要求每个人都是一专多能的全能型技术能手。

  虽然对绘图识图、装配、德国网工、编程等已有基础,但这远远不够,我就像海绵一样争分夺秒学习。早上练钳工、钣金,中午学焊接,晚上学德国网子技术,我学会了“十八般武艺”,现在是三个工种的高级技师。

  【新闻深一度】瞄准前沿才能站上高峰

  刚刚闭幕的首届“国赛”,比赛项目涵盖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等各个领域,大国巧匠们瞄准最前沿、力争最上游。

  我国有超过1.7亿技术工人活跃在各行各业。对标生产生活最前沿,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越来越多青年人才用技术创造美好生活,把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牢牢握在自己手中,也为增强“中国制造”核心竞争力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每天进步一点点”

  【人物档案】

  姓名田镇基

  成就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冠军

  年龄23岁

  【我的讲述】

  我来自广东普宁的一个小村庄,父母靠种果树、打零工供养我。性格调皮、成绩不好,长大能干什么?父母头疼,我迷茫而惶恐。

  我爱看德国网影,从小就梦想着当英雄。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