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大型政论专题片《摆脱贫困》第二集 精准施策
【字幕】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
【解说词】
湘西十八洞村,地处武陵山腹地的一个偏远苗寨,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考察调研,就是在这个小山村,他与乡亲们座谈时,第一次提出了“精准扶贫”。
【同期】习近平
发展生产,实事求是地讲,能抓什么,实实在在地抓起来。这个地方适合怎么脱贫致富,就做什么样的工作。所以还是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把工作要做细,我们现在叫做精准扶贫。
【解说词】
精准扶贫,就是要对扶贫对象实行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实行精确化配置。精准扶贫,让消除贫困的靶心更准,开出的药方更管用,脱贫的成效更扎实。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基本方略,一场摆脱贫困的攻坚战,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展开。
【推出片名第二集 精准施策】
【解说词】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
只有真正了解有着广阔疆域、苦难历史的中国,才能真正读懂中国反贫困斗争的艰巨。
832个贫困县、12.8万个贫困村、近1亿贫困人口,这是摆在中国面前的现实国情,而帮助每一个贫困人口都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脱贫之路,是所有国家贫困治理的共同难题,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要做到这一点更是难上加难。
扶真贫,真扶贫,才能真脱贫,精准锁定扶贫对象成为精准扶贫的首要环节,这也是扶贫领域长期以来一直想做却没有做成的事。
【同期】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林万龙
(到2012年底)我们的剩余贫困人口是9899万,那么这9899万的人到底是哪些人,分布在什么地方,你要做到一个不能落下,那你就要把穷人精确地找出来,并且精准地给他施策。
【解说词】
2013年12月18日,在“精准扶贫”提出一个半月之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提出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抓紧开展建档立卡,一系列配套政策相继出台,精准扶贫,迅速落实到行动与实施层面。
2014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阐释了精准扶贫的丰富内涵。他说“要实施精准扶贫,瞄准扶贫对象,进行重点施策,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字幕】江西省赣州市瑞金市
【解说词】
“两会”结束后不到一周,一个中央扶贫调研组抵达江西瑞金。瑞金是革命老区,也是全国最早开展贫困人口建档立卡的地区之一。
【同期】江西省瑞金市委书记 许锐
我们过去扶贫很多是叫做“大水漫灌”,怎么来改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把(扶贫)对象搞精准,(调研组)认为我们可以在这方面可以先走一步。
【解说词】
精准识别,就是要把此前通过抽样调查统计出来的数据一一对应到人。贫困县里有没有富裕人家?富裕乡里有没有贫困人口?怎么才能把真正需要帮扶的“真贫”找出来?这是精准扶贫要系好的“第一粒扣子”,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必要前提。
【同期】江西省瑞金市叶坪乡乡长 朱胜江
刚来(乡里工作)的时候,我们乡里2300多户贫困户,8000多个贫困人口,每家每户一些情况,问哪个,哪个都不清楚。
【解说词】
叶坪乡全乡七万多人口中,8000多贫困人口散落在399个村民小组,朱胜江和同事们开始挨家挨户走访登记、精准识别,并按照建档立卡指标体系,为每个贫困户建立贫困档案。
【现场声】朱胜江走访贫困户
我们的干部当时都是这样,两三年是拼命地跑,一户一户过筛。
【解说词】
黄沙村村民华水林是个勤快人,靠着在家附近打零工,2014年收入超过了当年2800元的贫困标准,但因为家里的特殊情况,他也想申请成为贫困户。
【同期】江西省瑞金市叶坪乡黄沙村村民 华水林
欠了一身的债,我们做房子全部都是借、贷这些,当时村干部跟我们说,有(精准扶贫)这样的政策,说需要的话就可以写申请上来。
【解说词】
上门入户调查中,扶贫干部了解到,华水林的妻子患有慢性病,需常年服药,两个小孩正在上学,家里日子过得十分紧巴。
【同期】江西省瑞金市扶贫办主任 曾能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