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评论|满足人民文化需求 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教育新闻 2023-01-12 18:16学习方法网www.ettschool.cn

  社科评论|满足人民文化需求 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这既是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也是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有力抓手。

  人存在的精神特质与文化需求

  人生在世,每个人实际上都栖居于两个家园之中。一个是安置肉身有形的物质家园,即客观的、自然的物理空间;另一个是安顿精神心灵、内在的文化家园,两者缺一不可。因而,人就产生了对物质和精神文化的两种依托、两种需要。对于本真的人来说,在某种意义上后者更为重要,其意义与价值甚至超过了前者。这是因为人本质上是追求真善美意义的,只有人类才有追求心灵慰藉和精神满足的文化需要,只有人类才能创造和建构出自在世界原本所没有的人化世界或人文世界,并而区别于、超越于自然界其他一般动物。人的文化需求主要是指维持基本生理需求之外产生的获取知识、陶冶情操、休闲娱乐,以及追求人生意义与价值实现的精神层面、情感上的欲求,是人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精神面貌、审美情趣的反映,更是人作为高级社会性存在的根本标志。人们的文化需求内容涵盖很广,包括教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休闲观光等。精神文化对于“现实的”“完整的人”而言极为重要、不可或缺。,人的文化需要及其发展受许多复杂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往往需要自觉地加以规范、引导与建构。  

  在文化消费中汲取精神的滋养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人的任何现实需要都离不开生产和消费。作为经济行为,文化消费是指以物质消费为前提的对精神文化类产品及精神文化性劳务的欣赏、享受和使用。有益的文化消费不仅能够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更为重要的是,它能够发挥传播思想、陶冶情操、凝聚人心、振奋精神、积蓄力量等多方面作用。仅以文学艺术为例,古今中外流传下来的那些浩瀚精品经典,以其所承载价值内容的普遍性、独特性、永恒性,能够深深地吸引读者,触动读者的心灵,令人久久回味,从而影响了无数人的精神世界,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强大思想力量。

  人的需求不是抽象的,而是历史的、具体的。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相应地就会产生什么样的需要或需求。物质需求如此,文化需求亦然。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人民实现了“站起来”的愿望,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为中国社会的历史性进步及人的解放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空间。改革开放后,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群众的生活日益富裕起来,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逐年提高。在“十三五”期间,我国实现了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的目标,困扰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绝对贫困的难题得以彻底解决,创造了足以彪炳史册的伟大奇迹。脱贫攻坚的胜利不仅使得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不断提升,而且也为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了实现的可能与前提。近年来,人民群众对文化需求产生了新的期盼,文化消费、文化经济、知识付费等持续升温,人们的文化生活出现了品质化、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求我们不断改革文化的供给侧结构,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让文化产品供给方最大限度地生产出量多质优、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为人民提供更加丰富的精神食粮。

  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实践要求

  第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做到文化建设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构筑中华民族及每个人强大的精神家园。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