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我们每个人,总书记提出明确要求
2021年4月15日是第六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今年的主题是“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营造庆祝建党100周年良好氛围”。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也是人民群众最根本、最重要的福祉。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要团结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被确立为国家安全工作指导思想的重大战略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家安全篇”,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实践意义、时代意义。
2020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切实做好国家安全工作举行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就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10点要求,为做好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警醒我们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风险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事关社会大局稳定的重大风险挑战。
“要尽快推动出台生物安全法,加快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度保障体系。”2020年2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提出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
2020年10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自2021年4月15日起施行。
生物安全法要求“维护生物安全应当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明确了生物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制度、风险调查评估制度、信息共享制度、生物安全审查制度、应急制度等基本法律制度,为实现生物安全风险的“全链条”防控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依据。
▲2021年4月10日,广州海关联合华南植物园开展“维护国门生物安全,共建美丽生态家园”全民国家安全教育主题活动,向参与活动的小学生普及国门生物安全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
这充分体现了当前国际国内环境所面临的深刻变化,是我国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进一步升华。
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相关工作,强调“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早上6点40分,刘宏宇就来到移动接种车疫苗接种点。作为北京西城区德胜街道新冠疫苗移动接种车现场负责人,一个小时内,他要和30多位工作人员一起,完成一系列准备工作,确保8点可以正式开始接种。
“很多人反映,两个固定的接种点离社区太远,老人们不方便。”刘宏宇说。家住德胜街道新康社区的杨秀花就是其中一位。杨阿姨今年70岁,家里人都接种了疫苗,她也不想掉队。可是一想到自己心房颤动的老毛病,她又犯了愁。
▲ 2021年4月4日,北京西城区首辆移动新冠疫苗接种车在德胜街道“上岗”。
4月1日,德胜街道成立移动接种专班。两辆接种车“分兵”两路,分别覆盖老年人居多的社区和辖区内商务楼宇。“以接种车为中心,等候、登记、接种、留观分区进行。每天每辆车储备疫苗600剂左右,采取集中安排、散发预约的灵活方式,快速高效。”刘宏宇说。
4月11日一大早,杨阿姨在停在离家不到200米的合生财富广场上的移动接种车里完成了新冠疫苗第一针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