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天象频至,全球气候治理何分彼此?

教育新闻 2023-01-12 18:16学习方法网www.ettschool.cn

  (东西问)极端天象频至,全球气候治理何分彼此?

  中新社北京4月16日网 题极端天象频至,全球气候治理何分彼此?

  中新社记者 邱艺宁

  继今年3月近十年来最强沙尘暴天气席卷中国北方大部分城市和多个东亚国家后,4月14日至16日,内蒙古中西部、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北部、东北地区西部自西向东出现沙尘暴、扬尘和浮尘天气,部分地区有短时PM10重度污染。

资料图4月15日,呼和浩特出现沙尘天气,天空昏黄。中新社记者 刘文华 摄

  今年以来,全球极端天象频至。美国遭遇极寒天气,多地出现史上最低温度纪录;英国受暴风雨侵袭,引发罕见冬季洪水;澳大利亚城市悉尼所在的新南威尔士州地区遇60年以来最严重洪灾;日本多地遭遇强降雪,局部地区积雪厚度超2米。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约翰·克里14日至17日访问上海,也是为气候问题而来。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为何多发频发?人类又该如何应对?

  “在气候问题上,各国之间没有屏障。”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书肖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三月间起源于蒙古国的强沙尘暴乘风而来,高度达上千米,数米的防护林是无法阻挡的。本次沙尘天气由今年第三次蒙古气旋东移导致。今春影响中国的沙尘明显增多,是异常气候模式下带来的结果。这也形象地说明,极端天气无国界,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

资料图3月28日,北京故宫角楼笼罩在沙尘中。当日,北京受到强沙尘天气影响,空气质量已达严重污染。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缘何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至?

  近年来,得益于大力植树造林和防沙治沙,中国境内,尤其是北方的沙尘天气已有明显好转。王书肖表示,在本次强沙尘传输过程中,中国千万公顷防护林发挥了作用,使沙尘暴途经中国曾经的沙源地时,没有进一步增加强度。

  有分析人士指出,近年来全球温度持续上升,不断突破历史纪录,高纬度地区升温幅度平均大于低纬度地区。这一气候变化趋势或导致强沙尘天气频次的增加。

  相比呼啸而过的沙尘,极寒天气、高温热浪、洪涝干旱等极端天气会带来更严重威胁。首届气候适应峰会2021年初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时,一项数据显示,极端气候灾难使全球经济在本世纪损失2.56万亿美元,过去20年有约48万人死于与极端天气有关的自然灾害。

  极端天气频现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王书肖认为,在某些情况下,全球变暖会使一些类型的极端天气更频繁或更强烈。,日常和季节性天气模式以及自然气候模式也会影响极端天气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世界气象组织(WMO)今年初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850至1900年期间水平高出1.2摄氏度,是有纪录以来的3个最暖年份之一。

  “气候变化带来两个事实,一是全球变暖,二是极端天气多发频发。”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指出,持续的温室气体排放将导致气候系统所有组成部分进一步变暖并出现长期变化,从而增加造成人类及生态系统严重的、普遍的、不可逆影响的可能性。

当地时间2021年2月17日,哥伦比亚,由于降雨量少,苏埃斯卡泻湖遭遇干旱,河床土地龟裂。

  《雾都孤儿》的时代结束了么?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