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到田头 种粮心劲足
强农惠农举措力度不减,新品种新技术加快推广
政策到田头 种粮心劲足(田间追踪高质量·春耕探行)
“清明玉米谷雨花,谷子抢种至立夏。”4月的淮河平原,一株株麦苗迎风摇曳。“看天看地看苗情,返青追尿素,拔节追氮钾,孕穗补微肥。”“叶子竖起来,肥水刚刚好。”“小麦返青拔节以后,务必做好一喷三防……”这几天,安徽凤台县店集村微信群里的服务信息“嘀嘀”地响个不停。
当前,南方早稻进入栽插高峰,北方冬小麦处于拔节孕穗阶段,各地春耕生产掀起热潮。今年粮食生产形势如何,农资、农机备得怎样,记者走进田间地头进行了调查。
稳面积、稳产量,种粮农民吃上定心丸
“政策给力,大伙儿吃了定心丸,种粮底气越来越足!”凤台县沿淝糯米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宏斌感慨,今年的好政策密集出台——籼稻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每斤提高1分钱,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保持稳定,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收入保险试点扩大……
目前,合作社种了800多亩优质冬小麦,中籼稻进入备土育秧阶段,面积比上一年扩大了1000亩。“整个4月,麦稻两头要兼顾好。管好小麦,亩产能增加两三百斤,给水稻配好营养土,为秋收打牢基础。”踩准生产节奏,陈宏斌和社员们干劲十足。
“一年之计在于春,要出实招,确保全县粮食面积、产量只增不减。”凤台县农业农村局农业科科长刘胜强介绍,今年春耕期间,县里利用闲置地和撂荒地,组织农技人员送技术下田,提升粮食产能,落实好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眼下,全县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69万亩。
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全国春播粮食已播12.5%,进度同比持平。其中,春玉米已播9.3%,薯类已播38%,南方早稻已育秧81%、已播栽40.4%。,全国中稻育秧已达23.9%。
随着气温回升,春季田管进入关键时期。据全国农作物病虫害测报网监测和专家会商分析,受多因素影响,今年小麦、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形势严峻。
凤台县利用大数据监控平台助力“虫口夺粮”。“病虫害信息通过无线传输,自动上传至数据库,农技人员可以系统分析,指导科学用药,规范田间作业。”县植保站站长蔡广成说,这一智能化植保模式,能确保“镇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地”。
目前,湖北、陕西、河南、四川等地已累计实施小麦条锈病防治面积1725万亩次,云南、广东、广西等省份累计实施草地贪夜蛾防治面积105万亩次,做到应防尽防。
增品种、优结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质增效
“今年种什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让这个老问题有了新答案。
“市场缺什么,咱就种什么。”山东德州市陵城区丰润家庭农场负责人王文昌坦言。春节前,他流转的1080亩地就做好了规划——100亩开展小麦品种试验,剩下的900多亩种优质小麦、优质玉米和花生。
“规模上去了,更要讲究品质。现在地里种的小麦是济麦22,这个品种产量稳定、抗病性强,跟省农科院签了订单协议,每斤收购价能高1毛钱。”王文昌说,“别小看这100亩试验田,每年二三十个品种精耕细作,能帮我们筛选出适销对路的好品种。”
农业种为先。陵城区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股股长张照坤介绍,为了提高作物良种覆盖率,去年区里利用第二批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奖励资金,建成1.5万亩规模化小麦良种繁育基地,收获后给全区统一供种,对种子的纯度、净度、水分等指标严格把关。
在德州市,农作物良种已全面推广应用。其中小麦、玉米优质高产主推品种,占到全市种植面积的80%以上。
品种提上去,结构优起来。农业农村部明确提出,全年粮食生产要实现“两稳一增”,即稳口粮、稳大豆、增玉米,预计在东北地区和黄淮海增加玉米面积1000万亩以上。根据各地种子市场反馈,东北农户购买玉米种子增多,黄淮海夏玉米种子需求量总体稳定,玉米品种需求结构更加优化,高产、抗倒、适宜机收的品种受到市场追捧。
看准市场走势,王文昌结构调整思路清晰“去年玉米种了800亩,今年打算扩种到1000亩,4月底给玉米配底肥,播种面积得早早敲定。”在陵城区,伴随饲料需求增长,玉米价格呈恢复性上涨,每斤收购价达到1.43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