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的“2024问题”:稳定再一次压倒一切
资料图俄罗斯总统普京。
普京的“2024问题”
文/杨成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3月10日,在俄罗斯国家杜马(议会下院)审议宪法修正案的时刻,国家杜马副主席、苏联时期首位女宇航员特列什科娃提出了两个关于修改总统任期的关键倡议,让俄罗斯政治的宪法时钟被重新校正。
一个半时后,普京亲自到场阐明立场,反对取消总统任期,但不反对原总统任期“清零”,这意味着普京获得了2024年参选、有可能留任至2036年的可能。
从万众预期的退而不休到近乎永不退休,这种大转折似乎并未让普京的支持者们感到有任何不妥。从俄罗斯议会上下两院以及全俄85个联邦主体的地方议会出现的绝对多数支持结果来看,普京四年后继续连任的最大阻力只会是普京本人。
3月16日,俄罗斯宪法法院迅速做出了宪法修正案不违宪的裁决。据此,普京完全可以在“清零”已有总统任期情况下合法地角逐克里姆林宫大位。
俄罗斯国内一种比较典型的看法是,普京本人做出了180度的大转变。其核心依据是,普京长年专注于国际事务,基本上将国内政治板块交由担任总统办公厅副主任的亲信打理,根据技术官僚的专业建议治国。
莫斯科卡耐基中心的专家认为,从苏尔科夫到沃洛金再到现在的基里延科,三位总统办公厅副主任都获得过绝对授权,这曾是最主流的决策模式。而普京此次深度介入的关键原因,在于他误判了国内民意。基里延科等人在表演政治的驱动下,根本不敢告诉普京真相。
在笔者看来,或许普京前后立场有所微调,但决定性因素仍在于对“2024问题”的判断。当普京在2018年5月携带着克里米亚“重归”俄罗斯版图的高光再一次入主克里姆林宫时,政权交接的“2024问题”就已经是他本人和执政团队无法回避的必答题。,一种合理的推定可能是,普京之所以在此时以这种方式大修宪法并预留了可能长期执政至2036年的空间,本意是防止过早进入西方选举政治中常见的“跛脚鸭”总统阶段。
“一切为了2024”的修宪逻辑
1月15日,普京打破惯例,提前发布国情咨文,并倡议对1993年宪法进行全面修订,以调整俄罗斯强总统、弱政府和弱议会之间的失衡关系。外界普遍认为,这位事实上已经执政20年的俄罗斯最高领导人正在为2024年卸任总统铺平道路,“后普京时代”即将正式拉开帷幕。
但此后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形势却发生了根本逆转。现在全世界关注的焦点议题则变成普京会不会真的按照新宪法赋予的任期“清零”规则,一直在俄罗斯总统位置上任职到2036年。
此前的20年内,除了一些因联邦主体名称变更而对俄罗斯宪法进行小的调整外,普京一直避免重大的宪法改革。为此,2008年他和梅德韦杰夫上演了“王车易位”的政治大剧,不惜转任总理,直至2012年重返克林姆林宫。就连总统任期从四年改为六年,也是由梅德韦杰夫提出建议并经议会批准。在此意义上,普京更像是一个俄罗斯法律精神的坚定捍卫者。
此番修宪,而且是大幅改革叶利钦时期确定的根本大法,显然有重大政治考量。当普京在距离本轮总统任期结束还有四年多的节点上提出时,尤其是当他特别强调限制总统任期、提升政府和议会权力时,几乎所有人都以为普京已经决定全身而退,在“没有普京的普京主义”的权力框架下继续对俄罗斯政治施加影响。
正常来说,距离2024年的下一轮总统竞选周期还有很长时间,加之拥有“普京就是俄罗斯”的特殊地位,普京完全可以像当初提拔他的叶利钦那样慢慢布局。至少从苏联和后苏联时期的历史看,权力交接的命题从来都是在一刻才见分晓,没有提前几年就格局明朗的先例。
普京的提议出乎俄罗斯内外几乎所有人的意料,短短数周时间内就引发了无数关于普京第二个两届总统任期结束后的新岗位的想象如果宪法修正案通过,普京是否真的没有任何可能竞选总统?在离而不休的情境成为大概率事件的情况下,普京有没有偏好的模式?俄罗斯在此情况下是陷入新的僵滞,还是获得新的发展动力?新总理有没有可能成为未来的新总统?当总统权限缩小,政府和议会权力增大的时候,超级总统制还是那个超级总统制吗?俄罗斯政府、议会上下两院获得的新权限会实质性地改变俄罗斯政治生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