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书豪cba喜怒哀乐这一年 写就不俗套的故事
全场比赛6秒,林书豪从后场接球,在赵睿的贴身紧逼下运球冲向前场。他做了两次背后变向运球,仍没能摆脱赵睿,顶着防守在中圈附近将球高高抛出。
这是林书豪这个赛季的一次进攻。
终场哨响,篮球砸筐而出,北京首钢就这样以85比88输给卫冕冠军广东男篮,止步CBA半决赛。
林书豪一刻的无奈。
林书豪无奈地双手抱头,蹲在场上,直到队长翟晓川将他扶起,在他耳边说了句,“没关系,我们打得足够好,足够努力了。”
来到CBA的第一个赛季,林书豪冲击总冠军的脚步就这样戛止,但他已帮助北京首钢打出了过去3个赛季最好的成绩。
“这样的失利让我心碎……这一次,我们没有成功。但这个赛季对我来说很有价值。”林书豪回顾着来到CBA的这一年。的确,他在球场上下为中国篮球留下了太多记忆,包括他的一次次跌倒,包括“三分心”公益,还有对抗疫医务人员的一次次鼓励……
这一年,林书豪其实是一个“不太像外援”的外援,不仅因为他的肤色,更因为他和中国篮球的羁绊。
书豪拼到了一刻。
CBA的第一年,他是“摔倒”次数最多的球员
如果要用一个词林书豪的CBA处子赛季,或许大部分球迷最容易想到的是——“摔倒”。
虽然官方没有相关的数据统计,但林书豪应该是CBA这个赛季里,场上“摔倒次数最多的球员”。单是CBA半决赛“京粤大战”的第一场,有媒体统计过,林书豪一共倒地27次,要知道,那场比赛,林书豪总共就得了23分。
“为什么林书豪总是摔倒”,这样的讨论从赛季初就出现在各大社交媒体上,一直持续到现在。不少球迷不无调侃地给林书豪起了外号——“林倒倒”、“林黛玉”甚至还有“林碰瓷”和“林假摔”……
事实上,林书豪来到CBA的这一年,一直饱受防守队员的“特别照顾”。
根据CBA的官方统计,林书豪这个赛季出战的43场比赛里,一共“被侵犯”了365次。也就是说,每场比赛,他都会被对手犯规8.5次左右。如果只算前24场比赛,他场均“被侵犯”次数更是高达9.66次,在过去这三个赛季里高居所有“被侵犯”球员中的第三位。
“他每场球摔那么多次,要知道他也是三十多岁,打了很多年NBA的球员。”北京首钢的代理主帅解立彬在赛季结束后接受《北京青年报》采访时,透露了林书豪倒地背后所承受的伤痛,“他的老伤,他的鼻子、眼睛,包括他的耳朵,他打完比赛,都是听不见声音的。”
这样的围追堵截是常态。
这一次次摔倒,正是林书豪“不太像外援”的关键所在。
“我觉得防守林书豪与其他外援的一个重要区别是,我上场后就觉得我能防住他。”一位防守过林书豪的球员曾经这样告诉《北京青年报》。而这也是大多数防守过林书豪的球员比较普遍的心声——“都是黄皮肤的球员,为什么我不能防住他”。
面对着这样的防守心态,林书豪一次次倒地,又一次次站起来,即便手肘磕破、嘴唇打破、膝盖流血、眼角受伤……他还是能在整个赛季里得到场均22.3分、5.7个篮板、5.6个助攻和1.8次抢断的数据。
“在整个职业生涯中,我背负了很沉重的包袱……两年没打130场比赛……让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到无能力为。”林书豪回顾着这一年,也感慨在不断跌倒中的成长,“这个赛季我已经摆脱过去的阴影。我现在是一个崭新的球员——借鉴过去的经验,继续追寻梦想,100%无所畏惧的上场比赛。”
林书豪是球队的主心骨。
背负着伤痛,在球场上传递爱与感恩
林书豪追寻的“梦想”,与其说是“胜利和冠军”,倒不如说是“球场上打球的机会”。
一年多前,当林书豪带着“NBA总冠军球员”的光环来到CBA时,不少篮球圈内的专业人士就曾质疑,“除了流量,林书豪能够给北京首钢带来什么?”
一年之后,他给出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