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最新消息:“金元中超”难以为继 四大帽成关键指标
中超最新消息“金元中超”难以为继 四大帽成关键指标
过去多年,中超因为各俱乐部的疯狂投入,被外界打上“金元化”的标签。,中国男足成绩持续低迷导致舆论对那些拿着天价年薪的国内球员非议甚大。为此,中国足协从2018年开始启动了一系列限制中超俱乐部投资的政策。
2020年,受“限薪令”的影响,中超罕见地在转会市场上无所作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国足协最近又向各中超俱乐部下达了《减薪倡议书》。2020这个充满了诸多不可预估因素的赛季,能否成为中超“去泡沫化”的元年?
“金元中超”难以为继
中国职业足球肇始于1994年的甲A联赛,当时12家甲A俱乐部在一线队的平均年投入不到1000万元。甲A十年,即使是最能烧钱的几家俱乐部,年均投入都没有超过5000万元。2004年进入中超时代后,大连、国安、鲁能、申花等传统强队不断加大投入,但整体年度支出也没有超过1亿元。
恒大的出现彻底打破了此前中超的经济格局。2011年进入中超,恒大就投入了7亿元人民币。从孔卡成为首个身价突破1000万美元的外援开始,恒大一路在外援、内援、外教、年薪、奖金等方面不断刷新纪录。通过这一系列的投入,恒大在过去10年缔造了自己的“王朝”,先后获得了17座冠军奖杯。
中超各家俱乐部逐年提高自己的投入。2015年以来,中超俱乐部每年在球员转会市场上的投入均稳居世界前列。而随着上港、苏宁、河北华夏幸福、天津权健等多家俱乐部的大肆烧钱,中超相继出现了突破5000万欧元转会费的超级外援和突破1亿元转会费的超级国脚。
如今,中超俱乐部每年至少投入5亿元才能保级,中游俱乐部的年投入也要七八亿元,进入争冠集团的球队的年投入则高至10亿元到20亿元。比如恒大俱乐部,过去10年来总投入超过150亿元,平均每年至少15亿元。而在“金元中超”状态下,任何一家中超俱乐部目前都不可能盈利。2019年,广州恒大全年共投入29亿元,亏损超过19亿元。俱乐部除了靠母公司注资之外,在自主招商、中超公司分红、比赛奖金收入、门票、周边产品销售等方面的经营收入合计只有2.8亿元。恒大的“吸金”能力已是全中超最强,但他们的收入与支出相比差距甚大。也就是说,没有母公司强大的造血功能,中超俱乐部运营都成问题。
目前,天津天海与万通集团未能达成合作,俱乐部随时可能破产解散。万通集团去年的年内净利润高达6.5亿元,但他们依然打退堂鼓,显然对投资中超的“无底洞”看不透。可见,“去泡沫化”是中超所有投资人的共同利益。
“去泡沫化”必须“降薪”
在目前中超俱乐部的庞大年度支出中,内外援的转会费和球员、教练的薪酬是主要部分,其中薪酬支出甚至超过全部支出的70%。在欧洲成熟体系下的职业联赛,一家俱乐部的薪酬支出如果占总支出的60%,将被视为濒临破产的高危对象。
根据国际专业机构评估,目前中超球员的平均年薪为1000万元左右,是中国国民平均收入的160倍。,这里面极大程度上是由超级外援拉动。最近几年,全球年收入前20名的职业足球员中,有一半是中超外援,他们的平均年薪+奖金都在2000万欧元以上。
平心而论,中超国内球员在2015年之前的平均年薪并不高,即使在“金元中超”的拉动下,大多数国内一线球员的年收入也没有突破税后500万元。所以,要想中超“降温”最有效的就是减少超级外援的引进或对超级外援减薪。但中超目前所谓“世界第六联赛”的商业价值全靠超级外援支撑,不可能对他们进行大幅减薪。而由于中国男足国家队成绩持续低迷,外界对那些拿着高薪的中超国内球员不满,强烈要求他们降薪。
2019年,中国足协明确了中超“限薪令”,即国内球员新签合同的税前年薪不能超过1000万元,国脚可以上浮20%,新签入的外援则年薪不能超过税后300万欧元。这个措施直接压制了国内转会市场的盲动,但像奥斯卡、胡尔克、塔利斯卡、保利尼奥等超级外援今后就不可能再来中超了。事实上,2011年之前,中超还没有外援年薪超过300万欧元。能拿到300万欧元税后年薪的外援在亚洲实属顶级,甚至在欧洲五大联赛都是一流,完全可以在中超有用武之地,不会影响中超的观赏性。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国足协最近发布了《减薪倡议书》,建议各中超俱乐部从3月1日到新赛季联赛开始前一周,把包括外援在内的球员薪水减少30%-50%。虽然,中国足协的这一指导意见完全符合国际足联的要求,但目前还没有一家中超俱乐部响应并完成操作。从数额来看,中超这几个月的降薪幅度并不大,对各家俱乐部的年度投入并没有太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