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线上戏剧”能不能帮助好戏出圈?
“线上戏剧”能不能帮助好戏出圈?丨调查
新京报记者 郭延冰 摄
从疫情初期,国有或民营团体演出机构、剧院纷纷以过往演出、往日线下活动留存的视频等进行线上展映,再到戏剧迷们能看到欧美地区疫情相继暴发后,各大著名歌、舞、剧院,以及纽约百老汇、伦敦西区纷纷将经典演出作品、艺术节、工作坊、大师课等以线上形式提供给观众,再到近期北京人艺68周年院庆纪念演出、首部线上音乐剧《一爱千年》付费直播等,“线上戏剧”在戏剧观众心中已经有了日趋丰富多元的发展方向。
但对于“线上戏剧”,无论是戏剧从业者还是观众,对这一形式的支持度成两极化。“线上戏剧”算不算戏剧?一场“线上戏剧”怎么诞生?观众更希望看到什么样的“线上戏剧”?新京报记者专访一直在探索线上戏剧新形式的大麦Mailive、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以及戏剧从业者和多位观众,想从他们的探讨中寻找到新方向。
演变
从过往作品点映到直播演出
今年6月12日,对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都是特殊的一天。按照往年的惯例,从2017年北京人艺建院65周年开始至今的每年院庆日,首都剧场都在上演话剧《茶馆》。而今年受到疫情影响,在建院68年之际,剧院决定第一次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演出16个由30位人艺老中青三代演员表演的戏剧经典片段。这场两个半小时的在线演出,实时观看人次达到500余万次,华语戏剧“线上戏剧”演出类节目观看人数达到峰值。
几乎在北京人艺院庆纪念演出开场的同一时间,远在1200多公里外的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推出的线上戏剧《热干面之味》从线上走向线下完成了首演,虽然现场采取了观众限流措施,每场仅69位观众,上座率30%,但至少让部分上海观众时隔140余天后重新走进了剧场。这部由何念执导的全新话剧作品《热干面之味》此前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在B站直播间里的两小时演出达到了16.5万人在线收看。
截至上述两个戏剧在线演出项目,时间往前推移,华语戏剧圈从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开始,经历了过往经典剧目在线回顾展映、剧本朗读会、云赏乐、微课堂等形式。早在2月8日,北京演出公司便推出了“北演抗疫文艺精品线上演出系列”,截至4月3日共推出了56期栏目,涉及音乐会,戏曲,戏剧等北演过往演出内容。3月2日,北京保利剧院的“保利云剧院”首期上线,共推出了戏剧、音乐会、大师课、文艺抗疫四个板块,其中包括三部近年央华戏剧制作的戏剧作品《北京人》、《新原野》与《海鸥》。3月4日,中演院线推出“云端歌剧院”,将过往在“院线”中上演过的国内外经典歌剧作品精华片段分多期推送给观众。3月5日,国家大剧院推出了“同舟同济战疫情·国家大剧院在行动”,大剧院除创作了多部抗疫题材的原创作品外,也开设了云展览,云剧场等线上内容,并推出了两季直播的在线音乐会,一直持续至六月底。
4月6日,国内首个新排“线上戏剧”《等待戈多2.0》完成了直播首演,王翀执导的这场在线演出,两天观看总人数共计29万,其中,4月5日上演第一幕的在线观众为18万,4月6日第二幕的在线观众11万。同一天,北京人艺推出了“线上剧本朗读”,截至5月25日,五期剧目直播的浏览量近300万次。5月13日,鼓楼西剧场举办“线上730剧本朗读会”后,各平台关注总人次超过80万。
而对于观众来说,疫情期间除了互动参与上述华语戏剧人的在线创作外,欧美戏剧圈陆续开启的线上戏剧项目成为居家消磨时间的首选。从首批美国大都会歌剧院、卡内基音乐厅和纽约爱乐乐团等著名古典音乐院团开启过往作品高清在线放映及点播,再到柏林戏剧节停摆后成“线上戏剧节”,百老汇、以色列著名现代舞团巴切瓦开启的在线肢体教学七天课程,及英国音乐剧作曲家安德鲁·劳埃德·韦伯在Youtube开设每周一部完整热门音乐剧放送的“The Shos Must Go On!”频道,欧美线上戏剧放映在过去的半年时间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井喷期。4月初,英国国家剧院NTLive以限时免费的形式推出莎翁喜剧《一仆二主》高清影像后,作为NT Live在华地区独家引进方的“新现场”,也同步国内几大视频平台进行线上直播,均保留免费回放一周,国内观众在线上领域第一次与世界同步。
但观众看好“线上戏剧”的未来吗?
争论
“线上戏剧”可能是把双刃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