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返程是否会加重疫情?国家卫健委释疑

教育新闻 2023-01-12 15:20学习方法网www.ettschool.cn

  春运返程加重疫情?口罩要不要一次一换?卫健委发布会释疑

  面对即将到来的春运返程高峰,不少人都在担心这是否会加重疫情。

  截至1月28日24时,国家卫生健康委收到31个省(区、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5974例,现有重症病例1239例,累计死亡病例132例,累计治愈出院103例。现有疑似病例9239例。

  2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发布会,介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预防公众指导建议,并回答一系列公众关心的问题。

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发布会 记者宋宇晟 摄

  如何降低春运返城潮可能带来的风险?

  ——从疫区离开要连续14天每天两次健康监测

  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

  据我了解,为了全力降低春运返城潮可能带来的疫情风险,目前各地有关部门都和专业机构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从离开疫情流行地区的时间开始,连续14天进行自我的健康状况监测,每天要做2次。社区卫生工作者可能会和这些返城的人员进行联络,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是否出现变化。

  条件允许时,尽量单独居住,或者居住在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并尽量减少与家人的密切接触,减少外出活动,尤其是避免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了解返回地的发热门诊的发布,与家庭医生、社区医生保持联系。如果出现了发热、咽痛、胸闷等可疑症状,应该根据病情及时就诊。

  是否有必要封闭社区?

  ——必要时适当控制社区人流量

  北京市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吴浩

  隔绝疫情不是隔绝真情,适当隔绝交通是为了更好地隔绝疫情,必要的时候适当控制人流防范疫情传染,是很有必要的。

资料图武汉市小区物业正在消毒 中新社记者 张畅 摄

  易感人群有哪些?

  ——幼儿病例临床症状较轻 重症以中老年人为主

  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

  目前疫情监测来看,有发现儿童婴儿病例,临床症状较轻,重症以中老年人为主,而有慢性基础病的中老年发生重症甚至死亡的风险相对较高。在疫情程度比较高的地区,建议加强对儿童老年人保护,老年人减少去公共场所活动、减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必须出行的时候要做好个人防护,比如戴口罩。孩子也要减少外出,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活动,家里人出现了上呼吸道感染疾病,要注意做好对儿童的保护。

  面对疫情是否需全民戴口罩?

  ——医护人员有要求 ,公众不必随时换口罩

  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

  戴口罩防护是基于个人暴露疾病风险考虑的。“医护人员风险最高,严格按要求佩戴防护用具,其他人要有所选择。如果没有近距离接触、飞沫传播等情况,没有必要戴口罩。如果出现发热等症状,无论居家还是去就诊等均需要戴口罩。”他指出,公众不必随时更换口罩。“医护人员对佩戴时间有严格规定,其他公众不必戴一次换一次。”

  如果要到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这时候建议戴上口罩。如果个人独处,自己开车,或者是自己散步,没有特别密集的人员接触的情况,也可以不戴口罩,因为这样的情况感染风险是很低的。因为这个疾病是通过近距离接触,飞沫传播的,如果没有这种情形,其实戴口罩也是没有必要的。

资料图武汉市汉阳区市民戴口罩出行。中新社记者 杨程晨 摄

  如何看待离开武汉的500万人?

  ——我们共同的敌人是病毒,不是武汉人

  北京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吴浩

  我们共同的敌人是疾病、是病毒,而不是武汉人。所以在当前疫情形势比较严峻的条件下,控制潜在的传染源,大家一定要理性对待。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

  隔开的是物理距离,但隔不断心灵交流,隔绝的是疫情,但隔不断真情。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预防指南

  国家卫健委29日的发布会上,向媒体发放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系列预防指南,以下为摘编

  ——口罩应该选哪种?

  外出佩戴口罩。外出前往公共场所、就医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

  ——保持距离好牢记

  有疾病流行地区居住旅行史人员,时刻佩戴口罩和随时保持手卫生。在路上和医院时,尽可能远离其他人(至少1米)。

  ——随时洗手很重要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