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战“疫”百毒不侵 未来可否取代人类

教育新闻 2023-01-12 15:20学习方法网www.ettschool.cn

  医务“钢铁侠”来了

图为战“疫”一线应用的医务机器人。佳 宣供

  当前,“人工智能+”的浪潮席卷全球,逐步渗透到平时及战时医疗领域,医务机器人初露端倪。

  医务机器人,目前通常是指具备医务人员治疗救护的简单思维、能独自编制简单操作诊断计划、依据实际情况确定治疗救护程序,然后把动作变为类似于医务人员的操作行为,用于医院、诊所的医疗或辅助医疗的智能型服务机器人。按照用途不同,可分为临床医疗机器人、护理机器人、医用教学机器人和为残疾人服务机器人等。

  它的诞生,正颠覆传统的以医务人员为主、医疗仪器为辅的诊疗模式。

  机器人战“疫”百毒不侵

  近期,北京一些医院陆续出现了免接触无人配送机器人,它们可为隔离区配送药品、医疗器械、餐食等,以防交叉感染。如在北京世纪坛医院的走廊里,一台免接触无人配送机器人一边行进,一边反复提醒人们“在这特殊时期,大家一定要戴好口罩、勤洗手、注意卫生。”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医务机器人大显身手,与一线医务人员并肩战斗、共战疫魔。它们像百毒不侵的“钢铁侠”,不知疲倦地忙碌着、冲锋着,完成人们赋予的一项项战“疫”任务。

  无接触杀毒消毒。杀毒消毒是疫区每天必须进行的工作,是切断病毒传染源的重要措施。在武汉协和医院,医务机器人代替医护人员,每天定时开启紫外线消毒灯和空气过滤装置,从顶部向某一空间区域喷洒雾状消毒液,直至沿着预先设定好的路线完成杀毒消毒任务。武汉火神山医院智能消杀机器人,可在污染区完成消杀病毒任务,有效降低了传染风险,减轻了医护人员工作负担。

  远程测体温。测体温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也是防疫日常巡检的主要任务。千巡警用巡逻机器人,是目前国内第一款用于测体温的巡逻机器人,可实现红外线5米以内对火车站、机场、码头入口等密集场所人群的快速体温测量。据报道,该机器人可一次性测量10人,误差在0.5摄氏度,并能快速记录、实时跟踪,一旦发现高体温者就立即报警。

  隔离区无传染送餐。疫情防控,隔离区就是患者与外界的“篱笆墙”,无关人员严禁入内。在这种情况下,武汉市中心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汉市肺科医院、武汉楚天医院的医务机器人,灵活穿梭于医院的隔离区,担负起为医护人员与患者送餐、送药的职责。

  打网话呼叫排查。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人员既要挨家挨户排查,也要随时打网话咨询,了解住户人员有关活动情况,以便及早研判,防患于未然。此时,可借助医务机器人口语对话系统,承担起一线人员的工作从固定网话呼出进行社区居民排查,快速摸清其健康情况和流动情况,并对人员信息进行收集、回访、汇总、分类,经分析判断后生成统计报告,帮助当地社区居委会快速进行辖区内居民健康信息采集与疫情摸底,做到事前预警、事中防控、事后跟踪。

  疫情问询服务。借助医务机器人线上问答服务,居民可以足不出户了解有关新冠病毒医学防控常识,得到急需的线上问诊、疫情监控、送药等服务。北京地坛医院紧急上岗的智能机器人医生,可为患者提供非接触式的24小时咨询导诊服务。

  平时能服务,战时能应急

  毋容置疑,此次疫情防控中,拥有诸多功能的医务机器人的出现,减少了人感染病毒的概率,弥补了医务保障力量的不足,工作效率也随之提高。

  据英国《卫报》报道,英国当地时间1月22日,为了防止疫情扩散,美国华盛顿的一家医疗中心使用机器人承担了美国首例新冠肺炎患者的部分治疗任务。这是医务机器人在疫情防控实践中的又一次尝试,它必将进一步向临床医生、临床护士方向发展,在平时和紧急状态下发挥不容忽视甚至不可替代的医疗保障作用。

  临床医务机器人包括外科手术机器人、诊断机器人和治疗机器人,可以进行精确的外科手术或诊断。如美国科学家研发的一种手术机器人——达芬奇系统,最开始的目的是用于外太空的探索,为宇航员提供医疗保障。目前,这种手术机器人已得到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认证,被世界范围内的多家医院引进并应用于临床。它拥有4只机械触手,在医生操纵下,可精确完成心脏瓣膜修复手术和癌变组织切除手术。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还计划将在水下实验室和航天器上进行医用机器人操作实验。届时,医生在千里之外的陆地上,通过德国网脑就可操纵水下和外太空的手术。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