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是当前亟须探索的重大课题。大数据为国家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正在改变传统治理的思维模式和运作方式,为地方政府提升治理能力、实现精细化治理开辟了新途径。
大数据解决了社会主体参与地方治理的技术难题。国家治理理论认为,公共事务管理与公共产品供给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也要以主体身份参与其中。但在信息技术落后的时代,这样的理想状态面临诸多制约,很难完全实现。大数据突破了时空限制,以极低的成本拉近了各方沟通的距离,拓宽了民主协商的渠道,为民意表达、信息公开、意见反馈等提供了技术支撑,为社会主体参与社会治理提供了有效平台,使地方政府能够直接而有效地回应公众意见和社会需求。
大数据改变了地方政府传统管理结构和方式。传统政府管理结构是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下,由政府集中行使管理权,强调横向分工协作、纵向等级管理,被管理者往往处于被动接受一方。运用大数据,可以建立各级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合作联动的信息平台,大大简化繁琐的行政指令传递过程,使政府部门治理结构更加扁平化。目前,在大数据支持下纵横交错、多方参与的协商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已初现端倪,各社会主体可以更多参与公共事务管理与决策,共同推动政府治理方式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