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8月19日报道 外媒称,产业又出现一个新兴全球性现象“悲情”,亦称“黑色”。
据阿根廷《号角报》德国网站8月13日报道,越来越多的游客受到电影、电视剧或新闻的影响,慕名到曾经发生过自然灾害和死亡的地方旅行,体验一种“悲情假期”。
报道称,这些游客希望亲身前往这些曾经发生人间惨剧的地方,有些人甚至还要自拍留念。
2018年7月,解救被困“睡美人洞”的泰国足球队12名男孩及其教练的过程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如今很多游客慕名前往当地游览。那场救援行动不但拯救了孩子们的生命,也让当地的旅游经济起死回生。
在常人眼中,旅游目的地似乎只有阳光沙滩和高山峻岭等旅游胜地。“旅游”是个让人不由得将其和“愉快假期”画上等号的词汇,但当它和“悲情”这个似乎完全不相干的词汇组合在一起,却又别具一番风情,让很多游客心生好奇。
实际上,这种悲情旅游严格上说并非新生事物,早在17世纪就曾出现过雏形。有记载显示,当时在英国曾出现过参观死刑行刑现场之旅,而且大获成功。而在法国,断头台前也不乏大批猎奇的观众。
进入21世纪后,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让很多从业者绞尽脑汁开发新项目,而人类对“死亡”的猎奇心态给他们带来诸多灵感。
报道认为,很多影视剧作品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HBO播放电视剧《切尔诺贝利》之后,2019年到当地旅行的人预计将超过10万人次,或比两年前翻一番。
报道称,在互联德国网上很容易搜索到此类广告。充满诱惑的广告词吸引游客前往灾难发生地,亲眼观察那场惨绝人寰的惨剧给当地人造成何种伤害。每名游客只需花费400美元(1美元约合人民币7元——本德国网注)就可以随时前往切尔诺贝利遗址,在游览的还可以享受专业导游服务。,还为游客配备了防辐射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