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三国降将中为何只有于禁受到了不公平待遇
如果没有被派去救援樊城,抵御,同志的一生堪称完美。
关羽的“水淹七军”,彻底毁了号称为曹魏“”的于禁同志。
晚节不保,是对于禁同志一生最好的注解。为什么要说晚节不保呢,因为水淹七军之前的于禁,战功卓著,威名远播,堪称一代名将。而有了水淹七军这一出之后,于禁的一生彻底暗淡,名誉、人品也基本败光。
年轻的时候栽个跟头,干点啥不靠谱,有损节操的事,没关系,后面还有大把时间来补救,只要你真有两把刷子就行。于禁的能力,没问题,他投降的时间点不对,老了老了,犯了大错,即便想补救也不赶趟了。于禁投降关羽,这一次是彻底的GAME OVER,马上到盖棺定论的年纪,来这么一出,于禁同志的评价能好到哪里去?
三国里投降的将领海了去了,独于禁遭了千载骂名。于禁也够点背的。乱世当中,谁知道谁是最终的赢家,活着是第一要义。那些宁死不降的将军,可以说他逼格高,也可以说有点二蛋,少根筋。、,还有以后东吴的,,,蜀汉的,,不都是投降来的,他们一样混得很好,而且后人还对他们评价也不低。所以,降不一定可耻。降的时候能装逼一下更好,装得越不怕死,越对生死无所谓,越能显示你的逼格。装逼的最高境界是破口大骂对方的主将,,不能演得太入戏了,否则,敌方主将可能崩不住,把你给杀了,能表明自己并不是孬种,软蛋,就行。西川的老严颜,可谓装逼的高手,彻底把玩晕菜了。于禁连起码的抵抗都没有,就束手被擒,而且立马服软,认怂,逼格太低,怨不得后人诟病。
于禁最要命的是身边有个大义凛然的庞德做参照。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有庞德这个宁死不降的愣头青在那里做比较,立马凸显于禁战袍下面的”小“来。什么事就怕比较。庞德的旧主是,本是迫于无奈降的曹操,并非曹操的心腹嫡系,尚且能宁死不屈,为曹操尽忠,你于禁都跟曹操几十年了,反而不能尽忠守节,你让曹操情何以堪?所以,曹操获悉于禁投降关羽,很是窝火,说,于禁啊于禁,你都跟孤三十年了,怎么面临险境,反不如一个降将庞德有骨气?
点背不能怨社会,命苦不能怨政府。于禁的羞赧郁悒而死,虽然有些咎由自取,但如果曹操没死,于禁死得未必会这么难看。毕竟曹操是有胸怀的大政治家,又对于禁有三十多年的感情,虽然从此不会信任他,但也不至于像那样挤兑于禁。
于禁背就背在遇上了曹丕这个二货主子。人家好不容易厚着脸回去了,你还画一张图来揭人家的伤疤。打人别打脸,骂人别揭短,曹丕那一张画,彻底把于禁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这也从一个侧面,显出了曹丕的心胸狭窄。看他爹,关羽要走,一点没拦着。看皇叔,陈登先投己,再投,再投曹操,在那儿,还可着劲儿那么维护他。黄权降魏,降吴,照样善待黄权一家老小,如黄权所言,汉中王必知我之不得已降曹魏。没有曹丕的推波助澜,于禁在历史上的名声也不至于这么臭。
于禁更更背的是碰上了一个蜀国人陈寿。更糟的是,这个蜀国人,还是个写历史的。蜀、魏本就水火不容,你想,陈寿好不容易逮住魏国一个投降的现形,还不照死了损他。
于禁更更更背的是遇见罗贯中,老罗一部演义把这事添油加醋,无限放大,写得跟亲眼得见的一样。如此,多方夹击作用之下,于禁想不做关二爷的炮灰,都难了。
可怜于禁,一世的英名,晚节不保。有点可惜,可悲,可叹。,这就是历史,所有的历史人物,都不过是任l历史摆弄的棋子。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