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若极大明王室朱元璋后人 却对康熙顶礼膜拜

传统文化 2022-07-11 08:46传统文化www.ettschool.cn

  明清易代,是一场天崩地裂的大变局。短短一个月内,崇祯帝殉国,败退,随后是清军入关,剃发易服…清廷的种种酷烈举动,使得很多士人不肯与清廷合作,他们遁入山林,出家避世,成了前朝“遗民”。这些遗民大都铮铮铁骨,不过,也有例外。有这么一个和尚,是后裔,郡王家庭出身,可他出家没几年,就又不甘寂寞,向拍起马屁来,他究竟是谁呢?

  这人名叫朱若极,说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不熟悉,但若是说他的别号“苦瓜和尚”,可能很多人就有印象了。朱若极出家之后,改名石涛,石涛和尚这么名字,在中国书画史上非常有名。他的绘画创作,影响极大,一部《苦瓜和尚画语录》,更是国画理论的经典之作。一直到时期,张大千、齐白石等著名画家,都很崇拜他。

  而朱若极的出身也很高贵,他的父亲朱亨嘉,是明朝第十三代靖江王。这个靖江王可不是一般的郡王,他是朱元璋的亲侄儿、开国大将朱文正的后人。朱文正为朱元璋立下了,孤军镇守洪都抵挡陈友谅,以弱势兵力牵制陈友谅的六十万大军,长达数月之久。,朱元璋给这个亲侄儿的后人极高的待遇,靖江王这一支,虽然名为郡王,其实地位、待遇,都和亲王差不多,护卫的仪仗等级,更是直逼太子,可谓宠遇优渥。

  ,即便如此,朱若极作为靖江王一脉的直系子孙,还是毫不犹豫的成了大的顺民。

  公元1684年,南巡,为了展现“圣君风度”,接见了不少南方士人。当他南巡至南京的时候,顺便临幸了长干一枝寺,听说石涛和尚是有名的画僧,便下诏要石涛见驾。此时正居住在寺内的石涛和尚立刻激动万分,的前去“面圣”。

  在面见康熙时,石涛的自称,既不是“老衲”,也不是“小僧”,而是“臣僧”,他一口一个“陛下圣明”、“皇上天威”,虽然激动的语无伦次,“臣僧结舌口忙忙”,可马屁拍的依然,其摇尾乞怜之状,连围观者都觉得肉麻。

  不仅如此,石涛事后回忆这次见驾的经历,还写了好几首更加“肉麻”的诗歌颂康熙皇帝,有多肉麻呢?我们选几段来看看。

  “东巡万国动欢声,歌舞齐将玉辇迎。尧仁总向衢歌见,禹会遥从玉帛呈。……明良庆合时偏遇,辅助欢腾泽自浓。拜手万年齐献寿,铭功端合应登封。”

  在这首诗歌中,他把康熙皇帝比作尧舜,说自己生逢其时,正赶上大清盛世,还在结尾祝愿康熙皇帝长命百岁、。这歌功颂德的程度,实在令人咋舌。

  那么问题就来了,石涛明明是朱明皇室的后裔,为啥偏偏对康熙皇帝这般献媚呢?

  其实有好几个原因。其一,石涛的父亲靖江王朱亨嘉,明朝灭亡后立刻蠢蠢欲动,在封地身穿黄袍,南面而坐,自称监国,扬言要继承皇帝大统,不把其他残存的明朝皇室放在眼里。这就惹恼了其他王爷了,人家亲王们都没说话,你一个小小的郡王,就敢当皇帝了?于是,已经登基的南明隆武皇帝立刻发兵攻打朱亨嘉,把他抓了回来,软禁在连江,很快,又派勒死了朱亨嘉。这段经历,让石涛对南明以及明朝并无好感,正所谓敌人的敌人是朋友,那么,剿灭南明势力的清朝,岂不就是石涛的大恩人了?所以,石涛自然对康熙感恩戴德。

  ,明朝灭亡时,石涛才两三岁,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清朝人,所以对明朝毫无认同。加上他热衷仕进,虽然当了和尚,其实是把出家当成了“终南捷径”,就像人喜欢故意到终南山隐居,以获得皇帝关注一样,石涛的出家,其实也有类似目的。

  第三,石涛是朱元璋后人,这事康熙也知道。如果石涛不表现的积极主动一点,焉知不会遭到清廷的“清算”?他这么做,也是为了保命啊。

  不过可惜的是,不管石涛如何猛拍马屁,如何卖力表演,康熙还是没有看上他,虽曾两次接见,但很快又将他抛诸脑后,也许,康熙只是将这个凡心未了的和尚当作“弄臣”看待吧。石涛为了生计,不得不主动前往北京结交大清的,又遭冷遇,晚年的他,写诗道“五十孤行成独往,一身禅病冷于冰”。这个身份特殊的和尚,虽然百般钻营,还是没有获得大清皇帝的青睐。(原文来自明清史研究的头条号)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