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绩一生料事如神 临死前道出了千古臣子的隐晦
公元669年,唐初一代名将李绩在秘密向其弟交代完一段话后,引得后世无数人争相探寻,这段话中究竟有何玄机?
这李绩是何人?他是隋唐时期的一位赫赫有名的国之栋梁,被封为英国公。其原名叫做徐世勣。在唐高祖李渊时期,因有功绩,被高祖赐"李"姓,改名为李勣(通"绩")。
据史料记载在李绩即将逝世前,他突然抱病起身设宴,在宴会上偷偷喊来自己的弟弟李弼,向他交待了一番话,大意是
"我知道自己要死了,想要和你作别,却怕你会悲伤痛哭,所以只好假装病情有所好转,举办这场宴会作乐。你现在先不要哭,听我讲完这些话。我亲眼目睹、、等一代贤良之臣辛辛苦苦建立起门户,却都因为后辈不懂守家业,而落得一个的下场。我现在将我这些不肖的儿孙们都托付给你,你务必要仔细应对、严加防范并且要常常视察他们的行为举止,如果有哪些行为举止不符合伦理纲常、或是私下结交一些地痞流氓等败类,你就马上对他进行处罚,可打死杀死,然后将他的恶劣行径上奏给朝廷,以免使其的劣行导致我们的家族惨遭破落倾覆……"
从这一段遗言中可以看出,李绩早已看淡生老病死,可见荣华富贵也不是他所放不下的,唯独对自己的后辈们的德行操守有所担忧。古语有言富不过三代。李绩担心的大概是这个吧?自己的后辈们若是不孝,败坏家族荣誉,倾覆家财,那自己却不也落得房玄龄等名臣的悲惨下场?想来可叹可恨,不免要向自己的弟弟嘱咐几句。
李绩一生,所以他由此遗言并非因其为人处世过于悲观。正是因为李绩生前曾深刻体会到帝王权术的可怕之处,才会在临死前仍对自己的身后事有所担忧吧!
入唐为官之前,李绩曾经先后效忠于翟让和李密。虽然他,为人贤良忠厚,但却几次差点丧命。之前的李绩对帝王权术并非没有加以防范,所以他才会在凌烟阁的老臣们相继退出之时,仍旧,照样手握重权,毫无撒手弃权保身的想法。但好在李绩深谙为臣之道,十分明确自身的地位以及自己的身份,所以能巧妙地维持自己和君王之间的君臣关系,并能自如的周旋于这种微妙的君臣关系之间,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这也是因为李绩遇到的是求贤若渴的贤明的君王。唐太宗很明白自己和李绩之间微妙的关系,即使李绩有些不避手握重权功高震主之嫌,但他明白李绩也并非是贪权恋富之人,且为人忠心耿耿,一心辅佐君王,为大唐江山社稷出谋划策,所以李世民依旧重用李绩,让他掌管北方的防务。的确,向李绩这样的忠臣实在难得,但能遇到赏识自己、任自己、能给自己委以重任的君王,不可不谓之是李绩的福气。
等到高宗时期,朝中的局势就有些不妙了,这让李绩对自己的未来开始有所忧虑。虽然李绩被高宗任命为宰相,久经帝王权术的考验和折磨的他早已对高宗,对朝廷,对自己的地位和未来,丝毫不抱有激情和希望。所以在高宗宣布立武后的时,他采取了消极的态度。
高宗的无一不在摧残的这位老臣的的心。
凌尘阁的那些在唐初时期为了江山的稳定殚精竭力的老臣们却都因为帝王的猜疑,几乎都落得个家破人亡的悲惨下场。所谓的老臣、所谓的功臣,对于帝王而言,只不过是一条老狗,有用就悉心照顾着,精疲力竭老而无用时就毫不留念的杀了,甚至还害怕这些狗因不满而仗着自己的健壮时的威名反咬主人一口,用尽手段,逼得老臣们无一不落得伶仃凄惨的下场。可谓是,,千古帝王权术,不都是这么一套么?
虽说李绩生前便洞悉了这一切,也提前做了准备,希望能留得自己家族后代的荣誉和名声,希望子孙后代不至于因家道中落而。可是无奈,人终究是人,在怎么料事如神也无法掌控未来,更无法预料帝王多变的心。李绩一生忠心耿耿,小心翼翼,却仍旧将一生英明毁于后辈之手。错在他子孙不孝吗?错在他教育无方吗?还是错在他不该身陷朝堂君臣权争之中?谁又能说明白呢?
李绩的遗言怕是千古臣子们心中一个共同的隐晦。无人问,一朝功成天下知。千古士子寒窗苦读不就为的是一朝扬眉吐气、荣耀门楣么?谁又知自古最是帝王多心,为臣之道难之又难!(原文来自今日头条)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