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食其深得刘邦重用为何会被“烹杀”?有何隐情
可能有些人对这个刑法还不太了解,但其实很好解释,就像翻译文言文一样,由字意出发,我们不难得出烹杀——就是把人给煮了。实则不然,它是把犯人推入极热的锅中并不断在锅下加柴火,人家温水煮青蛙好歹也放点水什么的,这个真的是连水都不给你,大多数人都因为浑身灼伤而死,如果还不能理解,那就再换个说法,比如一家发生了火灾,他想逃出去,四周却都是铜墙散发着高温,他只能待在房子中,然后活活被烧死。
可怜么?我觉得蛮可怜的,因为一般敢用这刑罚的人都是彻底的暴君,不然怎么也不会背着被后世责骂的锅去整这幺蛾子。被杀死的人也就很好猜了,无非是忠臣谏臣之流,就算是个普通人,甚至是犯了大错的人,即使是这样,这种刑罚依旧不要脸要命!《》就有关于烹杀的描写,西周的开国周文王有两个儿子,一个是我们著名的周武王,一个叫做。当时这个伯邑考遭到九尾狐狸精妲己的陷害,也是个好色之至的君主,在历史课上不能这么讲,他虽然后期有点脑子发抽前期作出的贡献也是不少的,但作家觉得他好色,那就好色呗,于是纣王见着自个儿美艳美艳的小宝贝不开心了,立马下令把伯邑考抓来处以烹刑,结局估计更为闻名——煮的只剩下一滩肉泥。
不只是以暴政闻名于世的商纣王,灭了的也经常干这事,他曾经烹杀不肯投降的汉将,更是威胁投降,不然就把他爸给煮了。幸亏这刘邦也是个人精,立马把自个儿的父亲安在项羽身上,说他杀人如麻连自己爹都不放过,不然我们现在看到的汉要改姓西楚了。著名谚语“分我一杯肉羹”也出自这个故事。被用这种刑罚玩死的人当中,最为出名的,还不是刘邦他爹爹,而是一个叫做郦食其的书生。他出生在一个不大的小村庄。这里插一句,似乎很多青史留名的文人小时候都出生在一个小村庄,且特别穷,最好是穷的连饭也吃不起。那这个郦食其的读书人也是一样,他穷困潦倒,唯一的爱好是读书,但连书钱都没有,只当了一个看门的小史,不要小瞧这些做低贱工作的,像弼马温孙悟空,又像这位郦食其。
公元前209年,起义打开了反秦的序幕,各地兵马也纷纷揭竿而起,那个时候,是书生,但他似乎特别聪明,因为他跟对了人——刘邦。他跟着自个儿的领导,出谋划策谁不同意刘邦就打谁,打到同意为止,他用计攻克了陈留,获得了大量的封赏,在之争时,他建议汉王先搞定后备——粮仓,为之后的胜利奠定了极大的基础,被封为侯爷之后,更是把一个外交官的操守背的,出使各国,把齐王的七十多座城池都给骗过来。
这差不多他在刘邦手下所有的功劳了。还有许许多多史书上没记载下去的,所谓能人才人就是指他这样的人吧。那么这样一个人怎么会受到烹杀呢?应是前途光明大好才是啊。说到底还是韩将军的错,韩将军都认识吧,带兵多多益善的,看不爽他的功劳,出兵攻打齐国。齐王,就是上文中被整丢了七十多城池的王,也被打懵了。他也不是脑子有病,细细一想,很容易就猜到是郦食其骗了他,那肯定会生气的,平民百姓生气杀鸡,皇亲贵族生气杀人。于是盛怒之下的齐王,就抓了他并处以烹杀之刑。
可悲可叹,照现在的网络用语来说,这就是一个彻头彻尾悲伤的故事,我猜中了开头,却没猜中结尾,本该合家团圆高高兴兴时,来这么一出。自个儿也不讨好,后来他被刘邦折腾死时,大部分原因也是因为这个,倒不是刘邦对郦食其有意思,只是一个将军,在违背皇令时还整死了皇帝的得力助手,这不是作死是什么?所以小伙伴们现在穷没关系,只要好好学习以后选个好领导,会节节高升,然后尽量避免被人“烹杀”的命运。也算开个玩笑。
这种刑罚不是闹着玩的要是有读者是什么连环杀人犯也不能用这招,因为实在是,太残忍了。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