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大明史:“讨饭帝”朱元璋长什么样?很丑吗
长什么样子,这是历代史学家最喜欢讨论的问题,根据《明史》里描述他的长相时说“朱元璋姿貌雄伟,奇骨灌顶。志意廓然,人莫能测。”前八个字说的是外貌,后八个字说的是气质。在民间流传的画像有两种,一种是官方相貌朱元璋,,上下清阔。传世的朱元璋画像有两类,一是宫廷画师绘制的太祖像,有两幅,一幅中年像,一幅老年像,都画得慈祥儒雅、雍容华贵。第二种是民间流传,朱元璋其丑无比,下巴极长,满脸麻子。这两种像,哪一种是对的呢?
由此看来,诸位就应该明白了,民间的朱元璋像临摹自宋文帝像,只是一种仿冒,其实懂得明史的人都可以知道民间朱元璋画像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其衣冠,无论是哪种民间长下巴画像,其衣冠服饰与出土和画像是不一样的。包括朱元璋的儿子都不存在长下巴的形象,朱元璋的相貌怎么可能没有一点遗传于子孙呢?
朱元璋的相貌异于常人。毕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何况讲究威仪的帝王朱元璋?别说朱元璋,就是一般百姓,也不希望画师据实画出面貌上的缺陷,这是人性使然。所以有意识地暗示画师造假是可能的。但这里,我们要注意一个问题,既然朱元璋对自己的画像要求极其严格,绝不充许不满意的作品流出。那么,民间何以会有这么多版本流传下来?忌讳颇多,典章甚严,就连当年到朱元璋孝陵前割猪草都可能被逮起来,这种画放在民间家中,该当何罪?别说画,连想都可能是不寒而栗的。那如此多的版本画像又是哪里来的?民间丑像连明朝的衣冠制度都不遵守,可见是以后付汇的。
1644年清世祖福临赶走李自成,迁都北京后,在好几个时期或轻或重,有步骤地开始“篡改运动”。为了统治的需要,甚至连《实录》这些书,都安排文人“修饰”,从文字上丑化前朝,歌颂大清万年江山。可以想见,在这种背景下,本来民间就传说相貌怪异丑陋的朱元璋,就很难逃脱被“恶搞”的结局了。何况,我国历来就有成者王败者寇的习俗做法,其中脸谱化是极其明显的。且不说朱元璋,就拿来说,当遵从儒术时把他画得仪表堂堂,一旦反孔时又画得猥琐不堪吗?朱元璋也难免受到同样的“待遇”。
在美国学者牟复礼和英国学者崔瑞德编写的《剑桥中国明代史》中,他们虽然体认民间传说的“脸面有皱纹而痘点斑斑,颚部突出”,但也觉得朱元璋“看起来预示将来有不凡的质量”。其实说朱元璋的气质神采非同一般。而在2005年出版的《剑桥插图中国史》中,美国学者伊蓓蕾则明显对民间丑化朱元璋的那些画像表达了质疑,她认为民间流传的那些画像是基于画师的故意丑化,认为“太祖和其它皇帝一样英俊”。
其实根据《明史》描述太祖"姿貌雄杰,奇骨贯顶",有朋友认为朱元璋异像里的瘪长下巴就是"奇骨贯顶"的写照,实际上"顶"所指位置是头顶,传统相法有"伏犀贯顶"一说,认为是显贵之相,《公笃相法》云:"其天庭之上有骨凸突,名曰伏犀骨."又说:"伏犀骨贯顶而入百会,此贵而寿也.""奇骨贯顶"亦属此类,并不是说下巴异常突出。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