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芳八岁被抓到蒙古做奴隶 后来竟成为明朝将军!
嘉靖,从来被看做奇葩一朵:最爱修道炼丹,二十多年不上朝,用人也眼歪,大奸臣一帮人,在他眼皮下贪污腐败二十年。每当后人回顾这段历史,总能闻到浓重的乌烟瘴气味。
但是这朵“奇葩”,其实业绩颇多:他在位的前半段,整大臣够狠,用人却也够准,行政廉洁高效,工商业蓬勃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更进入生长加速度,史称“嘉靖中兴”,堪称大明朝黄金二十年。后期虽说消极怠工,闹得腐败激化,动乱四起,但他还是解决了大明朝一个前所未有的国防大麻烦:南倭北虏之患。
南倭,便是一直侵扰东南沿海的倭寇,北虏,便是肆虐长城沿线的蒙古骑兵。全是大明王朝的老对头,到了嘉靖年间,却同时进入嚣张期,每年来回折腾,每次都给明朝惨重损失,南南北北来回闹。这是明朝开国以来,第一次面对长期双线作战的痛苦,个中的艰难滋味,晚明的崇祯还会体会一次。而嘉靖帝在位的后半段,也是在摁下葫芦起来瓢的折腾中,痛苦二十年。
但这样一个麻烦,到底让嘉靖帝给摁下去,南方抗倭打出了一群英雄,一开始被日本人追着砍,后来追着日本人砍,最后还跨国出击,终于到嘉靖帝驾崩那年,明军在越南万桥山,剿灭了最后一股倭寇团伙。这群肆虐中国海域三个世纪的日本强盗,至此基本覆灭。个中的光辉事迹,从来。其中表现最优良的戚继光,更被看做民族英雄,能给的荣耀都给了。
而知名度相对不算高的,却是同时另一个战场上,大明北方边军抗击蒙古入侵的浴血奋战,以及一位曾令蒙古人闻风散胆的铁血将军:马芳。
这位将军的戎马生涯,或许正应了一部战争电影的名字:从奴隶到将军。
(画像)
一:“北虏”有多狠
比起东南沿海大杀四方的戚继光,一直在长城血战的马芳,功勋同样不差。说起他的业绩,却要先看看他的对头:“北虏”有多狠。
“北虏”,即大明朝的老对手:长期侵扰明朝边境的蒙古部落。虽然自明朝开国后,他们的日子便一代不如一代,但这帮人的生存能力,却不是一般的强,每当实力有所恢复,便会狠狠咬大明朝几口,之前咬的最狠的一次,就是瓦剌可汗在土木堡,一举击溃明朝几十万大军,还把御驾亲征的抓了俘虏。
(剧照:蒙古骑兵)
而嘉靖年间,明朝又赶上一次他们发狠的时候:鞑靼可汗阿勒坦,明朝人称俺答。这位的子孙,堪称此时蒙古草原最杰出的军事家,比起当年瓦剌在土木堡的狠咬一口,阿勒坦更加青出于蓝。他带给明朝的,是每年持续的打击。战斗力更凶悍,其麾下的骑兵,更是当时蒙古草原的最精锐,经常以高超的指挥与凶暴的冲击,多次重创明朝边军。
就战斗成果说,他几乎创下自北元覆灭后的最恐怖记录:被他攻克过的边境城池,就有石州,朔州,延绥,松子岭,朔州,广昌,古北口等十七座,最惨的是大同,曾经从嘉靖十九年至二十一年,连续三次被他占领,死在他手里的明朝边将,嘉靖年间累积有总兵四人,副总兵俩人,参将六人,游击四人,游击四人。当时明朝北方边军,最会打仗的将领和最能打仗的明军,都被他轮番修理个遍。
而他对于骑兵大兵团奔袭的指挥能力,更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曾经有一次攻克雁门关,然后高速突袭,电光火石之间,就把太原,璐安,临汾等重镇都饱掠个遍,几乎将整个山西省打穿,后来复制了这一经典攻击的,只有时代的清军。这是明朝自正统年间以来,北方面对的最强大对手。
放血最狠的一次,却是嘉靖二十九年,先声东击西,绕开明朝宣大防线,在古北口击溃明朝三万守军后,竟一路长驱南下,杀到了北京城外。之后在北京郊外大肆劫掠,还差点毁掉明皇陵,最后携带着大批财物和人口,一路得意招摇着撤军。沿途被掳掠的百姓嚎哭震天,好些人竟在路上自尽,北京城外被毁的州县村庄,更是废墟一片。而北京周边的八万明军,从头到尾龟缩不战,气的嘉靖帝最后砍了兵部尚书丁汝夔,明军却也只敢一路尾随,缩头到底。这是明朝自后,又一次的国耻:庚戍之变。
明军如此没种,还是因为阿勒坦太凶,斗狠斗不过,耍计谋也耍不过,怎么打怎么输,因此能不打就不打,个别十分没种的明朝边将,甚至还偷着给阿勒坦塞钱,只求阿勒坦别打自己。也正因为太过怂包,于是阿勒坦的侵扰,也就越发轻松,最嚣张的时候,他还没打来,好些明朝军营就全跑光,人口粮食打包全收,好比悠闲的自驾游。游来游去,终于在北京城下也收获了一把。
而就在这场明朝军队集体“秀没种”的“庚戍之变”中,怀柔一个33岁的千户,表现却相当有种:他带的一支小部队与阿勒坦主力遭遇,非但没有跑,反而主动发起攻击,此人更冲在前头,一下就击杀了阿勒坦的部将。以至于不明真相的阿勒坦还以为有埋伏,慌不迭的就撤了。这场不起眼的小挫,在阿勒坦战无不胜的军事生涯里也算不得什么,但正是这位年轻千户,却成了后来阿勒坦最强劲的对手:马芳。
这个人的出现,意味着阿勒坦“自驾游”的好日子,快要到头了。
要说起来,这位强劲对手,还是阿勒坦自己培养的。在成为一位明朝军人以前,马芳的身份,是阿勒坦家的汉人奴隶。
二:马奴隶练级记
嘉靖四年,阿勒坦的祖父,蒙古达延可汗,对明朝宣府大同地区,发动了一次空前的入侵。大批村镇惨遭浩劫,数万百姓被掳,无数家庭离散。这其中,便有马芳一家人:父母在战乱中失散,八岁的他更被蒙古骑兵掳走,流落到草原做了骑奴。
(达延可汗画像,达延可汗一生为反明复元而费尽心机)
这样的悲惨命运,在当时实在太多。那些被抓到草原的汉民,大多不是做了奴隶,就是在草原开荒种地,吃够了各种羞辱苦头,只求能平安的活下去。
但在八岁的马芳心中,一直燃烧不息的,却是另一个强大的念:报仇!
在这样强大的信念下,小马芳表现的十分乖巧,一开始做骑奴,后来做苦力,不是伺候牛马羊就是伺候主人。但不管干什么,总能讨得主人赏识,还和好些蒙古兵交上了朋友,当牛做马的日子,过的竟有滋有味。
除了会来事之外,马芳还会学习,没啥读书条件,跟着一道的汉人奴隶学,竟也。武功更自学成才,自己砍木头做弓弩练射箭,还跟着蒙古兵学骑马和格斗,本事刷刷的涨,射箭技术有名的高。期间吃了多少苦,挨了多少揍,史书上并没说,但一直支撑的,却还是那个信念:了解他们的习性,学会他们的本事,找到他们的弱点,总有一天会战胜他们。
等着阿勒坦做了可汗,已经是青年的小奴隶马芳,竟也在他面前闪亮了一把:一次阿勒坦出去打猎,斜刺里杀出一只猛虎,嗷嗷的冲阿勒坦扑来,护卫在身边的蒙古勇士们当场脸吓白,唯独马芳不慌,淡定的弯弓搭箭,一下就将猛虎击杀。喜的阿勒坦当场奖励他一匹马和良弓:人才啊!
从那以后,马芳就成了阿勒坦的心腹,多次随着他南征北战。仗越打越多,立的功劳也越来越多,蒙古人打仗的学问,他也越学越多,阿勒坦用兵的特点,更让他摸了个透。一直到了嘉靖十六年,骑着阿勒坦赠送的宝马,使着阿勒坦赠送的良弓,马芳趁夜逃亡,一路长途奔逃到大同明军军营,结果刚跳下马来,就被明军卫兵。他这么做简直是玩命:且不说被蒙古人抓住就是死,就算逃到了明军,,也会被当奸细处死。
但马芳着实走运,当时的大同总兵,便是名将周尚文,此人带兵有方,几番审讯下来,便判定马芳是个人才。不但立刻委任他为队长,成了明军中的基层将官,而且还主动派人找回了马芳的父母,让这个离散十二年的家庭终于团圆。这番深情厚恩,也令马芳的那个信念,从此异常坚定:浴血杀敌,以报国恩。
这段小传奇,也在当时明军中流传开来。许多将士都说,遇到周尚文这样的好领导,算是马芳的好运气。而后来的事实证明,周尚文这么做,是给明朝赚了个大运气:马芳,便是未来蒙古骑兵眼中,最恐怖的利器。
自那以后,马芳便用一连串的战功,不断给领导惊喜:每次打仗都冲在前头,每次打完都提几个人头回来领功。而且继续爱学习,不但学同僚上司的打法,还刻苦读兵书。打仗的鬼点子也越来越多,曾经带兵抄袭阿勒坦后路,迫使侵扰大同的阿勒坦撤退,连老领导周尚文都拍案叫绝,甚至当着众将的面夸奖:你将来肯定比我强。
三:蒙古人害起“恐马症”
蒙受了“庚戍之变”奇耻大辱的明王朝,终于痛下决心整顿国防,边军将领也开始大洗牌,大批昏聩的边将被撤职查办。而马芳在同年却继续送好礼:怀柔小挫了阿勒坦后,俩个月后,又在山西威远野马川俩次设伏,同一个坑连续坑了蒙古兵,一路追杀到山西泥河,俨然一颗冉冉升起的将星。
这样的好将领,自然要提拔。很快马芳就成了正一品左都督,担任宣府游击将军。这是大明朝对抗阿勒坦的第一线。而从此手握兵权的马芳,首先面对的,就是一个流传已久的困难:明军怂包般的战斗力。
(宣化府存照)
这时的明军有多怂?三个字概括:跑的快。
确切点说,不但有敌人的时候跑,听说敌人来了要跑,甚至没战争的和平年月,跑的也极勤快。这时的明朝,度破坏严重,边关的军屯总被侵占,苦大兵们战时当炮灰,平时做农奴,越发没地位,跑路的自然多,留下的却多是逃跑都没本事的。这样的战斗力,自然不靠谱。
但一直以来,马芳都是其中的另类,不但自己敢打仗,还能带着部下一起打。当队长的时候,他一个小队都凶猛,当千户的时候,他麾下的一千多人也都凶猛。不管多怂的兵,到他的手里,都能摔打成好兵。
而在成为宣府游击将军后,马芳也紧接着要创造另一个奇迹:把这一大群传说中怂包的兵,变成战无不胜的铁军。
他的第一招,就是定规矩,重拾“军战连坐法”,临战之时,前军退缩,后队斩前队,专门斩孬种。顺带还搞潜伏,把心腹派到军中秘查,敢克扣军饷欺压士兵的,有一个查一个,查到就严办,说情也不顶事。经常一次就重办几十人。甚至颁布军令,敢虐待士兵的军官,最轻也要打八十军棍。宣府的军容风纪,几下都让他整的大好。
除了对内整人外,马芳对外也更硬:当兵不打仗,关键是没保障,军饷常扣军屯泡汤,拿什么去整军?这事马芳干的更狠,专挑当地皇亲国戚下手,使唤了我的兵,给我送回来,占了我的军屯,更得给我吐出来。最胆大的一次,竟调了几百士兵,包围了当地豪强的宅院,硬是把之前大多流失的军屯,全都给抢回来。部队有了地,也就有了钱,腰包鼓了,打仗胆气也更壮。当兵的更:这老大没的说,跟着他冲吧。
这事干的太凶悍,以至于朝中也有人揭发,好些言官骂声不断,但事实证明,在整人之前,马芳早就整好了关系。流落蒙古期间他练的最多的本事,除了打仗外就是拉关系。当时朝中的都御史方逢时,兵部尚书王邦瑞,都早和他结好,平时捅了篓子,都有人给他顶。就连当时奸的流脓的权臣严嵩之子严世藩,对这事都明白。专门叮嘱马芳的上司杨顺:马芳这人背景深有手腕,千万别惹他。
而比起这些麻烦来,马芳面对的最大困难,却是俩个字:习惯。明军打败仗的习惯。
这时的明军,已经输习惯了。阿勒坦打来就跑路,阿勒坦撤走再杀几个老百姓冒功,早成了好些人理所当然的事。已经很少有人相信:面对这个强大的敌人和凶悍的骑兵,明军还有面对面战胜的能力。
所以即使是有点想法的边将,抗击蒙古入侵的主要办法,不是增加火器,就是修整城墙,基本全是消极防御。但是马芳,却提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方略:组建强大的骑兵军团,用阿勒坦最得意擅长的骑兵野战突袭,彻底将他打垮。
马芳不但这样想,而且一直这么做,他一直抓的最紧的,就是练兵。在军中大量淘汰老弱,招募边地精壮,不惜重金通过各种渠道购买马匹。甚至敞开怀抱,聘请许多蒙古降兵来做教练。还组建了一支专属于他自己特种部队:由军中百战老兵组成的“家兵”,各个都是身怀绝技的战士,专门担当突击任务。套现在的说法,这就是马家军。
而比起后来那支世界田径大赛一骑绝尘的马家军来,马芳的马家军,不但跑的快,更是打的狠。
在马芳练兵的这些年里,边境上的小仗也不少,一边练一边打,士兵的胆子也更壮。嘉靖三十四年,一场大战终于爆发了:阿勒坦故伎重演,再次率领大股骑兵军团,绕道直扑北京。明朝边军一如既往怂包,蒙古军往哪里冲,明军就往哪逃。眼看当年兵临北京的一幕就要重演,不想在河北保安,碰上了马芳这个硬茬子。
这次马芳带来的,便是他精心训练的两千精骑。起初蒙古军不在意,还想一口吃掉,没想到战斗打响,立刻被崩掉了门牙:这支明军不但作战生猛,打仗凶悍,而且战术极有特色,远程时火器与弓弩交错配合,肉搏战中各色长短兵器轮流招呼,就像一只攥紧的铁拳一样,一下一下猛砸阿勒坦。惨烈的战斗打了整整一天,马芳本人更身先士卒,全身受伤五处,战马更被射杀。被重重砸了几下的阿勒坦,不明明军虚实,最终下令撤退。一场大祸就此消解。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多路明军闻讯增援,却不敢接战,只是远远观望,结果看到了马家军的闪亮表演。
(画作:明朝军队)
这战打完,马芳一战成名,连嘉靖皇帝都知道了他,还给了他一个评语:勇不过马芳。敌人这边体会更深,竟送了他一个绰号“马太师”。第二年,又一支蒙古军土蛮部窜犯蓟州,已经是蓟州副总兵的马芳再次领兵出战,没想到这次却扑了个空:对方一听说是马芳来了,立刻奔走相告,然后几万蒙古军脚底抹油,撒丫子逃命。一种新型心理疾病“恐马症”,正在蒙古广泛流传。
四:血战阿勒坦
马芳的威猛,令蒙古骑兵越发体会深刻。但几次与阿勒坦交战,不是抽冷子打埋伏,就是抄后路。还没有过一次正面对撞的机会。俩次战退阿勒坦,也是占了他不明军情急于撤退的光。要想真正改变明军战败的习惯,就需要在一个时间场合,狠狠打阿勒坦一次。
嘉靖四十年八月,机会来了。
这时的马芳,已是宣府副总兵。苦心打造的宣府骑兵,早已锤炼成熟。而老对头阿勒坦,作战水平也在进步:以前是长途骚扰,现在明军战斗力提升,就改重点打击。这次他的攻击对象,是山西大同。
而马芳的情报工作,已经精确到恐怖:阿勒坦一动身,就知道了他的作战目标。可这事风险太大:大同不是自己的防区,自己若不去救援,也没啥责任,一旦出击失败,责任就跑不了。不打没事,打了却可能出大事。
但马芳还是毅然决定:打!不但要打,而且还要以蒙古军最擅长的方式打——骑兵出击,长途奔袭。虽然很多部下都意识到这事严重性,而且纷纷劝阻。但马芳铁了心,更以大义激励部下,同时宣布政策:兄弟都在军中的,弟弟回去。父子都在军中的,父亲回去。命令颁布后,明军士兵人人感奋,争着要跟去。刀山火海,也要打这一仗。
于是,这支勇敢的军队,像一只离弦的利箭一般,从宣府悄然出发了。连夜急行军五百里,凌晨抵达大同外围,成功锁定阿勒坦的主力。然后先以马芳的“家兵”为先导,摸进阿勒坦军营里放火,只见火势大起,军营里不断有人喊着:马太师来了!
马芳凶猛的进攻,就这样如烈火燎原般展开:精锐的明朝骑兵前仆后继,决死冲锋,终于将阿勒坦的阵营冲乱。但突遭意外打击的阿勒坦,反应也异常迅速:立刻集结兵力,一面阻击一面撤退,硬是在马芳包围圈合拢之前,成功逃出了明军追杀。
但吃了大亏的阿勒坦还没缓过气来,马芳就狠狠的咬了上来。双方在兔儿岭,饮龙河连续接战,明军连战连捷,阿勒坦连战连退。但咽不下这口气的阿勒坦,又岂是吃亏的人?在败退到怀安后,阿勒坦终于找到办法:先用小部队引马芳追杀,诱到草原后大部队合围。非灭了这群不知死活的明军不可。
这计划似乎很顺利:阿勒坦一放诱饵,马芳就上钩,大部队蜂拥着扑来,果然被蒙古军包了饺子。但正在阿勒坦得意洋洋,准备收获胜利果实的时候,却又被:马芳早已安排精锐家兵,在蒙古军侧翼埋伏,阿勒坦一包围,家兵就出击,一打就把阿勒坦军队斩成两段。这场惨烈的战役,再度打了一天一夜,马芳依然奋勇冲杀,连马刀都砍卷了三把,伤亡惨重的阿勒坦,终于倒在明军坚韧的意志面前,慌不迭的夺路而逃。这是一直无敌的阿勒坦,在庚戍之变之后,遭受的第一场野战惨败。而这仗最大的意义,绝不是歼灭了多少人,而是向阿勒坦宣告了一个新的事实:大明的铁军,可以用任何方式击败你,包括你最擅长的骑兵。大同大捷的捷报,像长了翅膀似的飞到了北京。四十四岁的马芳,正式获封为宣府总兵。这是武将可以做到的最高官职。然而在这个人生顶点之上,马芳接下来要实现的,却是他筹谋已久的一个战略:先发制人。
(3D还原:草原上的蒙古骑兵)
五:真实版的
一直以来,明朝与阿勒坦作战的剧本,都是固定的:阿勒坦来,明军防守。不是靠火器,就是靠城头,像马芳这样长途奔袭,防守反击,都算是逆天了。
但马芳要干的,却是更逆天的事:主动出击,捣毁阿勒坦的军队和大营,在敌人进攻之前,就给敌人沉重的打击。按照现代的说法,这是先发制人。
而马芳办这个事,已经有了充足的底气:他在草原度过了青春年华,熟悉那里的一草一木,他已经打造出了铁血的骑兵,完全可以面对一切惨烈考验。更重要的一条,是他建立了一个恐怖的草原情报网:大批的密探早已潜伏在各个蒙古部落,随时可以向马芳传送情报。
于是,很多瞠目结舌的场景,便越来越多的在阿勒坦身边上演:每当他准备好兵马,要大举进攻的时候,不是自家的草场被烧,就是一些部落的马匹被抢。有时候他抢的盆满钵满,准备回来庆功的时候,更发现自家的部落,已经被烧成了灰,他前脚刚打完,明朝的报复性进攻,后脚就打响。这些绝大多数,都是马芳的杰作。
而随着战场上的连胜,马芳出击的频率越来越多,范围也越来越广,战果也越来越丰富。而且在他的带领下,几个边镇的明军有样学样,全跟着发动出击战役。闹的阿勒坦的地盘战火四起。最拉风的一次,马芳长途奔袭四百里,打到阿勒坦的重镇兴和,不但把当地摧毁一空,更大举阅兵,耀武扬威。而周围的蒙古兵,不是跑的老远,就是躲着不打。当年阿勒坦侵扰内地的悲惨场景,马芳就这样原数奉还。
马芳的凶猛,让阿勒坦越发头疼。不过他有找出新办法:打不过你?还躲不过你?你在的地方,我不去打不就完了?
而马芳的回答是:你不打,我就找着你打。
由此,揭开了马芳戎马生涯中最凶险的一战:马莲堡血战。
嘉靖四十五年,阿勒坦拼上十万骑兵,发动了对明朝万全右卫的进攻。这个万全右卫,号称叫,是明朝边防的重镇。一旦沦陷,整个河北都要暴露在阿勒坦的铁蹄下。
于是万全右卫告急,明王朝也反应迅速,急命固原,延绥,宣府,大同,蓟镇五大总兵驰援。而兵围万全右卫的阿勒坦,真正要等的,便是其中最精锐的马芳部。
结果马芳刚刚赶到马莲堡,蒙古优势兵力立刻就扑上来。部下建议紧急前进,到万全右卫与守军会合。马芳却知道,一旦这样做,万全右卫就是灭顶之灾。因此就地列阵,迎战敌人。
这是马芳一生里又一次以寡击众的惨烈战役,凭着毫无工事的马莲堡,明军冷静的部署防御,马芳命人列起大旗,摆出大军的架势不断挑衅敌人。多次吃过马芳亏的蒙古人,这次也学乖了,一看马芳如此高调,便判定有蹊跷。双方大军对峙一整天,蒙古军硬是不敢发动强攻。一直到了深夜,意外突然发生了:马莲堡年久失修的城墙轰然倒塌,吓的部下连忙要修缮,马芳立刻喝止,反而命令全军,战场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而闻讯的蒙古人,继续施加压力。鞑靼人擂鼓震天,摆出就要发动攻击的架势。马芳却继续淡定,反而命令部下打开马莲堡城门:麻利的要打快打。
这虚虚实实的表演,终于骗过了敌人。等到第二天清晨,早已憋了一夜的马家军奋勇杀出,将猝不及防的敌人杀得大溃,一万骑兵打十万蒙古军,竟令敌人仓皇撤退,而且跑还没跑对路线,正碰上另外几路增援明军,这下落进口袋里的蒙古军,遭到了明军多路痛打,再次尝到了战败的滋味。
而险中求胜的马芳,在这场战斗中展现的,除了过人的智慧勇气,更有高贵的品格:战后他的部下田世威获罪,马芳主动放弃自己的赏赐,换得田世威从轻处罚。谁知几年以后,田世威反而,处处陷害马芳。对此马芳也毫不计较,从未打击报复。这高贵的人品,正是马家军浴血奋战的缘由。而这一段掌故,以及这场艰苦的胜利,同样也被后人写入了一部京剧名段:《困城》。
(京剧中的马芳形象,红脸代表忠勇正直)
六,满门忠烈,儿子坑爹
嘉靖皇帝朱厚熜驾崩的时候,在马芳等新一代明军将士的浴血奋战下,北方抗击鞑靼的战事,也在往好的方面转化。
在隆庆皇帝登基后,马芳也一如既往,从宣府到大同,接连打了很多胜仗。不但多次击退阿勒坦的侵扰,还在隆庆四年上演了奇袭威宁海子的妙笔:以骑兵突袭阿勒坦的老窝威宁海子,一路追杀阿勒坦数十里,差点将阿勒坦活捉,而仅鞑靼部落的首领们,被擒就有数十人。这是马芳戎马生涯里最漂亮的一次突袭,也是最后一次。
四个月以后,阿勒坦的把汉那吉,因为妻子被祖父阿勒坦霸占,愤然投奔了明朝。明王朝趁热打铁,在等阁臣的主持下,与阿勒坦经过谈判,终于成功招降了这位肆虐北方二十年的大队头:阿勒坦接受了明朝册封,成为大明王朝的顺义王,双方开始了互市贸易,从此再不动刀兵。这就是著名的“隆庆和议”。其伟大意义,用一句古话就可以概括:六十余年边民生息,遂长不识兵革矣。
而这个伟大事件的实现,除了高拱张居正的政治智慧,便是马芳等一代勇将的浴血奋战。正如阿勒坦自己在给明朝的奏折里所说,马芳等人打的他“边外野草尽烧,冬春人畜难过”,所谓和议,他其实是就坡下驴。
而明史里则清楚记录了他的战功:战膳房堡、朔州、登鹰巢、鸽子堂、龙门、万全右卫、东岭、孤山、土木、乾庄、岔道、张家堡、得胜堡、大沙滩,大小百十接,身被数十创,以少击众,未尝不大捷。擒部长数十人,斩馘无算,威名震边陲,为一时将帅冠。
而结束了战争的马芳,到了张居正当国的年间,却被御史吴百朋弹劾,落得免职闲住的下场。人生最大的挫折,没输在战场上,却输在官场上。
而在这悲催岁月里,及时无私“帮助”了他的,竟然是老对头阿勒坦。万历五年,阿勒坦老毛病又犯,给明朝要钱,说不给赏赐就要闹事。明朝立刻反应迅速,命正在家憋气的马芳复职,重任宣府总兵。之后马芳带领精兵,高扬着马字战旗。在草原上优哉游哉的晃了几圈,蒙古人吓的奔走相告,说当年恐怖的马太师又打回来了。得到消息的阿勒坦大惊,连忙给明朝上奏折认错。一场兵祸,就此解决。
四年之后,征战一生的马芳,终于闭上了疲劳的眼睛。临终最后的遗言,是把自己的遗骨,葬在大同北面的新平堡。这是他当年从蒙古草原逃回来后,最早在军中做队长的地方。这个选择,便是一个军人,对于戎马生涯的最好纪念。
但一生战功卓著的马芳,最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光辉功劳,竟抵不过一个坑爹的儿子:宝贝儿子马林,靠着老爹的功勋,轻轻松松一路晋升。明明只是个文不成武不就的浪荡子,竟也混到了总兵。谁知后来起兵,让这个水货彻底现形:著名的萨尔浒大战中,正是由于马林的指挥不力,造成了尚间崖一战惨败。
(画作:)
所以入清以后,愚蠢的马林,成了后人的笑柄,反而盖过了铁血的父亲。同样被掩盖的,还有马家的满门忠烈:马芳的孙子马燃和马灼都殉国在辽东战场,小孙子马旷最有才华,曾被看做明朝崇祯年间最有潜力的将星。但甘州一战,孤军奋战的他最终殉难在农民军贺锦之手。从萨尔浒到明朝灭亡,马家祖孙三代,的男人多达七人,大明的顽强与不屈,这些满门忠烈正是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