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谁才是宋朝历史上最配称明君仁君的皇帝?
是第四位,论能力,他不如雄才大略,论学问,他不如多才多艺,但论生前死后的名声,他却是宋朝十八帝中最好的,在位42年,执政宽简,为人温良,他把一个“仁”字,贯穿于治国安邦全过程。
他对下人很仁慈。一个暮春时节,宋仁宗在御苑散步,一段时间后,身边的人发现他频频回头张望,却又什么也不说,不知什么意思。回到宫里,他急匆匆地对宫女说“好渴,快帮我端水来喝。”宫女奇怪地问“陛下为何不在外面取水喝,而忍渴这么久呢?”他边喝水边说“我回头找了多次,没见掌管茶水的当值侍吏,又不便询问,倘若一问,侍吏必受责罚,故忍渴而归。”有一次用餐,他正吃着,突然咬到了一粒沙子,牙齿一阵剧痛,他赶紧吐出来,还不忘对陪侍的宫女说“千万别声张我曾吃到沙子,这可是死罪啊。”对待下人的过失,宋仁宗考虑的不是自己的不适与难受,而是下人而可能带来的罪责,可见他的确很仁慈。
他对自然很敬畏。有一天早起后,宋仁宗对身边的侍臣说“昨夜阅奏折很晚,后来感觉饥饿,特别想吃烧羊。”侍臣问“何不安排人做来?”宋仁宗说“你不知道吗?每次听到宫内有什么需要,坊间便以为这成了定规,纷纷制作。我担心要了烧羊后,百姓会夜夜宰羊,,必然暴殄天物,我怎能不忍一时之饥,而开无穷杀戮呢?”让人感到他对自然的敬畏是那么的真诚,充满人性关怀。
他对言论很宽松。至和二年(1055年),宋仁宗重用青州知州张昪为侍读学士、御史中丞,御史作为天子的耳目之官,其职责是纠察百官,张昪因对某些决策有看法,连连上书批评“两府”(中书省、枢密院)大臣,,宋仁宗颇不耐烦,对张昪说“你出身孤寒,为何不断上章批评朝廷重臣呢?”张昪毫不在乎宋仁宗的情绪,反问道“我自布衣而至近侍之臣,曳朱腰金,妻子满堂。怎么能谓之孤寒呢?像陛下您才是真正孤寒呢。”宋仁宗问何故?张昪回答说“陛下虽贵为天子,但内无贤相,外无名将,持禄养望者多,赤心谋国者少,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孤寒。”把自己比喻成孤家寡人,这比责骂还过分,但宋仁宗不予追究,“优容之”。
宋仁宗一朝,没有“”,相反,他还非常痛恨“深文周纳”,即罗织材料、陷人以罪的行为。宋代魏泰在《东轩笔录》中说“仁宗圣性仁恕,尤恶深文,狱官有失入人罪者,终身不复进用。”当时,一个举子给成都知府献了一首诗,中有“把断剑门烧栈道,西川别是一乾坤”,意思是只要守住剑门关,用火烧掉入川必经栈道,西川(今四川)就能割据一方,鼓动成都知州与宋朝分庭抗礼。这无疑是一首反诗,吓得成都知府赶快把举子捆绑至京,上章请求宋仁宗治罪。宋仁宗了解后却哈哈一笑,说“这不过是老秀才急于求官而做出的荒唐事,不足以治罪。可安排他去偏远小郡,出任司户参军一职。”写反诗的不但没受到惩罚,反而在皇帝那谋得了官职,可见当时言论的宽松和自由。
他对大臣很包容。宋仁宗宠幸张美人,张美人的堂伯父叫张尧佐,进士出身,在地方任过推官、知州,在朝中任过龙图阁直学、给事中,张美人想壮大自己的门阀,多次吹“枕头风”,希望宋仁宗提拔自己的伯父出任宣徽使。有一次在朝堂之上,宋仁宗把提拔张尧佐为宣徽使的方案抛了出来,谁知,谏官当场表示反对,使宋仁宗的提议未获通过,而且包拯说话时,由于情绪激愤,唾沫星子还溅了宋仁宗一脸,弄得他很没面子,后来,当张美人问及伯父出任宣徽使一事办得怎样时,宋仁宗没好气地说“你只知道要宣徽使、宣徽使,难道不知道包拯是御史吗?”
君主制度赋予皇帝以至高无上的权力,一闪念就能断人生死,于是产生了许许多多残酷无情的暴君。而宋仁宗盛德大度,宽容有加,算是这种制度下的特例。他之所以一以贯之地怀仁、施仁,源于他有一颗敬畏之心,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敬畏手中的权力。一个皇帝,最怕的就是缺乏敬畏之心,不畏天,势必天灾不断,不畏地,势必,不畏生命,则,矣。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