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光绪是傀儡皇帝?他真的是慈禧的傀儡吗
4岁登基,在位34年,享年38岁,年号光绪。他是第一位非皇子而入继大统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倒数第二个皇帝。这既是他的幸,也是他的不幸。从他能以非皇子的身份登上皇帝宝座来说,的确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但他这个皇帝当得也实在太窝囊了,没有一件国家大事可以自己说了算,整个一牵线木偶,傀儡皇帝。不仅如此,就连自己的事也自己做不了主,处处受人摆布、牵制,乃至愚弄。在做了长达十年的囚徒后,终于不明不白地死去。他的一生是窝囊的一生,也是悲苦凄惨的一生。对于这位充满悲剧性色彩的皇帝来说,其38年的短暂人生旅途中,不仅事业不如意,亲政不过是骗局,而且爱情婚姻也不如意,大婚娶的不是意中人,更不可能享受到天伦之乐、家庭之福。不甘心做亡国之君,想要奋起变法,没想到一场宫廷政变竟将自己送入天牢。
光绪皇帝的悲剧一生,可分为四个时期从出生到4岁为醇亲王子时期;从4岁到18岁为少帝时期;从18岁到30岁为亲理朝政时期;从30岁到38岁为“囚帝时期”。
幸中的大不幸
十三年(1874)十二月初五,同治崩驾了。初六,、两宣布“醇亲王奕譞之子载湉,着承继文宗显皇帝为子,入承大统,为嗣皇帝。”也就是说,醇亲王奕譞的儿子载湉是继承皇帝为子,入承大统做嗣皇帝的,他不是继承同治的皇位而是咸丰的。于是光绪在的声中,被抬到皇宫养心殿,先到西暖阁,向两宫皇太后跪拜行了大礼。然后又到东暖阁,到同治的遗体的旁边,叩拜祭奠,然后“剪发成服”,继了皇位。
光绪元年(1875年)正月二十日,光绪皇帝在太和殿举行即位大礼,告祭天、地、庙、社。这时光绪皇帝才5岁,实际年龄只有3周岁半。
当时同治皇帝的皇后阿鲁特氏已有身孕。慈禧担心阿鲁特氏日后如生下个儿子,会威胁到她的地位,便下令断绝阿鲁特氏的饮食,她只得靠娘家送来的一些食物维持生命。阿鲁特氏暗暗写了一张纸条传到娘家,问她父亲该怎么办。她父亲写到“皇后圣明”四个字,意思是别人都没有办法救你,只有你自己决定了。阿鲁特氏绝望了,于1875年2月20日深夜三更吞金自杀。
慈禧为什么选载湉来入承大统呢?实际上完全是出于她的私心,是她想继续垂帘听政、掌握朝政大权的私心在作祟。
按定下来的辈分,皇族依次是“永、绵、奕、载”四辈,又接续了“溥、毓、恒、”字个字。同治属于“载”字辈。他死了以后,应当是“溥”字辈来继承。
同治没有儿子,要过继也应当是找“溥”字辈的。而“溥”字辈这时候有谁呢?就是道光的长孙溥伦,溥伦这一年已17岁了。如果溥伦继承皇位的话,最晚18岁就要亲政,那样一来“太后垂帘”这一说就没了,所以,慈禧没有选“溥”字辈,而选了“载”字辈的。
在“载”字辈中,道光皇帝有9个儿子,老大奕纬,老二奕继,老三奕纲,都死得早,老四,就是咸丰。咸丰就这一个儿子同治。老五奕誴被过继给了惇亲王。老六就是奕欣,奕欣有两个儿子。这个时候一个叫载徵,一个叫载漪。载徵这个时候没有儿子,载漪这个时候也没有儿子。往下就是老七,就是醇亲王奕譞,奕譞有四个福晋、七个儿子。
奕譞跟慈禧有一种很特殊的关系,慈禧想要自己的妹妹也嫁给皇室,但慈禧在宫里面很少接触男人,经常接触的也就是奕欣、奕譞这几个小叔子。这个时候是咸丰十年,奕欣已经结婚了,所以不能再考虑了。
老七奕譞19岁还没有结婚,而且奕譞这个人比较厚道,也比较实在,慈禧看上了,就撺掇这门婚事,把她妹妹嫁给了奕譞。奕譞的儿子中,老大早死了,老二就是载湉。同治死这一年,载湉4岁,再往下就太小了,所以选来选去就选了载湉。
,载湉对慈禧来说,有两重关系从皇家来说,是她亲侄子;从她娘家来说是她亲外甥。还有一点,就是同治死了之后,“”这一年奕譞20岁,是奕譞带人到密云半壁店抓的肃顺,奕譞是跟咸丰灵柩回京。走到密云半壁店的时候,肃顺睡熟了,奕譞突然闯进门里把肃顺抓起来。抓到北京之后,不久就把肃顺就杀了,所以在“辛酉政变”中,奕譞对慈禧来说,有重大贡献,为慈禧立下了,这样慈禧就选定载湉来继承咸丰的帝统,做了清朝的第十一任皇帝。
慈禧这样做,是对皇位继承的重大的改动一是慈禧改变了皇位父死子继的祖制。死了,由儿子继承。皇太极死了之后一度有过是弟弟继承还是儿子继承的争论,还是儿子胜利了。顺治死了,儿子继承。康熙死了,儿子继承。雍正死了,儿子乾隆继承。乾隆死了,儿子继承。嘉庆死了,儿子道光继承。道光死了,儿子咸丰继承。咸丰死了,儿子同治继承。但到光绪这儿改了,这是清朝皇位继承制度的一个重大改制。
二是改变了皇位继承程序的祖制。清朝前几届皇位的继承有一个程序,太宗死了之后皇位由谁继承是由贵族会议集体讨论决定的,顺治之后,是顺治临死前由皇太后和顺治共同商量,用顺治的名义发布遗诏说是由康熙继位,没有用皇太后的名义。康熙之后,史书说上是康熙遗诏由雍正继位,雍正之后改为秘密立储,乾隆、嘉庆、道光、咸丰都是秘密立储,由皇帝决定继承人。而同治死了之后,却是由太后决定谁来继承的,整个皇位继承的决定的程序改制了。所以,慈禧是一言定大统。
三是慈禧还改变了幼帝由大臣辅政的祖制。第一个幼帝是顺治,由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两位亲王辅政,叫“辅政王”,后来改名为“摄政王”;第二个幼帝是康熙,由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四大臣辅政。咸丰死时,遗命八大臣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大学士肃顺、御前大臣额驸景寿,以及四位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来辅佐同治。这八位顾命大臣,也叫赞襄政务大臣辅政。后来慈禧发动“辛酉政变”,夺取了实权,恭亲王奕欣依然做议政王辅政。
到了光绪的时候,既没有亲王,也没有大臣辅政,权力完全抓到皇太后手里。这是慈禧对清朝幼帝王大臣辅政的一个重大的改制。慈禧宣布这个消息时,在场的大臣没有一个敢提出异议的,事情就这么定了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