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宗时超期休假罚俸禄 韩愈不满考勤叫板上司
除了大家统一得到休息的旬假、节令假,还有不少给人生重要时刻放的假,显得相当人性化。
综合《唐六典》、《唐令拾遗》及《太平御览》的记载,以一位出生、成长于南阳,但在洛阳上班的公务员为例,假如其十七八岁就参加了工作,二十岁时举行成年加冠礼时,上司会给假三天,并且“给程”,也就是来回路上耗费的时间不计算在内;将来,他要是参加五服之内亲属的冠礼,也会给假一天,但不给程。
如果这位官员年轻有为,被上司提拔到比较远的地方去锻炼,会给一个为行程做准备的假,叫做装束假。其长短视路程远近而定,“一千里内者四十日,二千里内者五十日,三千里内者六十日,四千里内者七十日,过四千里八十日”。唐朝疆域广大,玄奘的父亲就是在漫长的上任路上遭人谋财害命,所以出趟远门要带足东西,还得留神安全问题,得好好准备准备。
假如这位官员二十二岁结了婚,会有九天的婚假,给程;有亲属结婚,也会依据亲疏远近,享受一至五天的假期。回乡祭祖,给假五天,给程;给亲人扫墓也有假,但只有任期超过五年的官员才有资格享受,五年有一次10天或15天的拜扫假。
考虑到很多公务员远离父母,在外地工作,不便团聚,唐朝还制定了省亲假,每三年给官员一次回家探亲的假,时长为一个月或三十五日。这种假,五品以上的官员必须奏请上司同意,不能说走就走,毕竟时间太长。
再往后,如果遇到父母、亲戚以及授业恩师去世,会有丧事假。老师去世,给假三天;父母去世,官员一般要解官,三年侍丁。除去这些,日常工作中,有时难免会有私事要抛开工作去忙,不要紧,每月可以请两日事故假。
考虑到唐朝官员已经拥有账面上的113天假期和不定期的辍朝假,再算上个人能休的各种事假,唐朝公务员每年的休息时间可能已经超过了今人。今人账面上约有125天假,包括等11天节假、104天周末以及5~15天的带薪休假。
工作玩乐两不误
其实,开国前期,唐朝公务员的日子过得并不轻松,事务繁杂,到了休沐日或者节令假日,也常常加班。到时,国事趋于安定,心疼下属,于是下旨说,现在天下无虞,再遇到旬休的日子,“许不视事”,大伙可以休息了。地方官立刻照此执行,但京官们还是忙得脱不开身。于是,在开元年间不得不继续鼓励官员公休,到天宝五年下令,正式免除了京官们旬节休假期间上朝的惯例,颇有些“强制休假”的味道。
白居易有长期的京官经历,又曾在江州、苏州等地做过地方官,他的诗歌无意中也透露出自己办公和休假的情况。宝历元年,白居易任苏州刺史,他在《郡斋旬假命宴呈座客示郡寮》中写道“公门日两衙,公假月三旬。衙用决簿领,旬以会亲宾。公多及私少,劳逸常不均。况为剧郡长,安得闲宴频。下车已二月,开筵始今晨……”在《秋寄微之十二韵》中也有这样的描述“清旦方堆案,黄昏始退公。可怜朝与暮,消在两衙中。”
也就是说,当时官员处理公务,分“朝衙”和“晚衙”两次,每天登堂务公两次。白居易是个伟大的诗人,也是个好官,他辛苦做事,所以平日里的这“两衙”忙得昏天黑地。上任两个月后,他才终于腾出空来休息了一次,跟宾朋同事尽情宴饮作乐,纵观《郡斋旬假命宴呈座客示郡寮》,十六句诗有八句是讲这个宴饮Party的美酒、美食、美女和欢乐场面,足见当日放松之彻底。
末尾,他不忘自己公务员的使命,带着微醺醉意点评当朝休假制度,说“无轻一日醉,用犒九日勤。微彼九日勤,何以治吾民?微此一日醉,何以乐吾身?”在治吾民和乐吾身之间,已经找到了平衡点,那就是工作日就得效命朝廷,玩命干活,休息日则彻底放松,喝他个一日醉又如何。会工作又会玩,还有政绩,所以苏州人民对白居易爱戴有加。他离开苏州时,好友曾作诗说“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好生不舍。
如今的公务员即便是在节假日,在公众场合喝得烂醉也是有风险的。在唐代,官员没这个顾忌,因为政务之余,朝廷是鼓励官员“任追游宴乐”的。玄宗时曾下过《许百官游宴诏》,“自今后,非惟旬休及节假,百官等曹务无事之后,任追游宴乐”,也就是不止节假,平时只要该忙的事忙完了,想怎么乐怎么乐。甚至,官员们还被鼓励“每旬暇日寻胜地宴乐,仍赐钱”,这出游的盘缠、帐篷、酒食开支都由财政报销。时,每逢重要节假日,“自宰相至各省奏事官员,各得赐钱五百贯文至一百贯文不等,朝廷委派度支于每节前五日支付,永为常式”,“过节费”已形成定例。,这种花纳税人的钱休假宴游的做法并不符合现代社会准则。
不满考勤叫板上司
唐朝的休假福利足够任性,可以说在前朝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丰富而人情味十足的休假体系。虽然假是官员们所享受的,但由此促动的节假活动的兴盛,极大影响了整个社会的时尚和风气。到后来,过惯了逢节有假的日子,遇到节庆不放假,还会引发不满。
唐代有位日本和尚在中国待了很多年,他的日记《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记录了这样一件事。会昌五年(845年),修筑仙台,工地上每天有三千人忙碌,其间赶上寒食节,按例应该放假七天,但朝廷不让停工,这下工匠们大恼,“怨恨把器伏,三千人一时衔声”,劳动工具扔在地上一起咒骂,结果“皇帝惊怕,每人赐三匹绢,放三日假”才算了事。与以往不同,唐代在服丧期间还可以免征劳役、赋税。这个制度在后来的各个朝代也有所采用,体现了旧时代的人文关怀精神。
但节假日多,不等于没有约束。唐代的休假制度有放有收,三品以上官员请假前要告假,假期结束了要到各自的官衙里打卡销假,叫做“参假”,超期不归则要处罚,比如,太和八年,御史台曾规定放假逾期要罚一个月的俸禄。还有一些官员,找各种借口多得假期,白拿俸禄,朝廷的办法是克扣他的俸禄给顶替者。
到了晚唐,天下不稳,官员的考勤也愈发要紧,假日常被克扣。贞元十五年(799年),汴州叛乱,韩愈带着家人从开封匆匆逃到徐州,谋了一个节度使推官的小官做。结果上班头几天就有小吏来告知,半年之内必须每天“晨入夜归,非有疾病事故,辄不许出”。韩愈相当不爽,但怕丢了工作没有立即发作,忍了几天终于忍不住,写了《上张仆射书》一文给上司,直言如此考勤自己“必发狂疾”。
韩愈把话说得相当有道理,你看重我韩愈,不是因为我能不能准时上下班,而是我的才能。你给我安排的活我都干了,何必拘泥于我有没有按时打卡呢?韩愈还给上司出了个改革方案,让大家“寅而入,尽辰而退;申而入,终酉而退”,换言之,凌晨3~5点上班,干到9点;下午3到5点上班,晚上7点下班,剩下的时间自由安排。韩愈还说,假如您不这么干,全天下的人不光会说你只是可怜我才给我口饭吃,还会说我给你打工不是因为你有“道”,就是图俩钱而已。
韩愈说话直爽坦率,这番话放在今天也有大批拥趸,不过别忘了,考勤制度历来是老板的权柄重器,哪能讨价还价。韩愈的上司是南阳人张建封,能文能武也爱才,他是如何回复韩愈的不得而知,但怕是难完全遂韩愈的愿,因为第二年夏天,韩愈就辞官去了洛阳。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