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李广生平事迹简介
的先祖李信是名将,曾率军击败燕。李广家族世代接受仆射这一官职。他们老家在槐里,后迁徙到成纪。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公元前166年,匈奴进犯,李广就以良家子弟的身份从军抗击匈奴,因为精通骑射,斩杀匈奴很多,被任为汉中郎。吴楚的时候,也显示出他过人的军事才能,当时随太尉反击吴楚叛军。在昌邑城下,夺取叛军军旗,立了大功,以此名声显扬但之后接受印信,是其一生不得志的开端。
此后十多年,李广是在长城一线抵抗匈奴进攻的主将,曾先后任上谷、上郡、陇西、北地、云中、代郡、雁门、右北平等地太守,善打硬仗之名传于天下。公元前123年,随出击匈奴,全军皆有战功,惟李广后军无功而返;公元前121年,率几千骑兵配合部攻击匈奴,被匈奴四万兵围困,奋战两日,兵马损失殆尽,但坚守至援军到,功过相抵;公元前119年,70多岁高龄仍随卫青出击匈奴。
的《滕王阁序》有一句名言“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作为西汉名将李广,有之誉,一辈子同匈奴作战,匈奴人闻风丧胆。那些名望不如他的人都封侯进爵,只有李广落魄不堪,最终还因军事失误而自杀。这是不是和卫青他们压制人才?李广本身可能算不上大将,的确打仗身手不凡是个好的将士,缺乏的就是打仗的头脑。他作战勇敢,行事果断,一代名将李广竟然没有捞到区区一个侯爵,不得不让人感到费解。
李广飞将的称号是胡人给的,可见他在边关威望之高,声势之隆,但他在几次大阵仗前却显得手足无措,说明他是个缺乏大规模指挥能力的人。平心而论他的才能确实比不上年轻的一拨,终生都不受帝王的宠爱,究其原因大概有这些缘由吧。
个人性格太随性。李广身上有着鲜明的英雄主义色彩,自己出身在名将世家,很会骑马射箭,内心对功名的追求,渴望有所建树这种心理,促使他心中英雄气概的形成。他擅长射箭,有一次把一块石头误认为是老虎,一箭射去,竟然射进石内,让周围的人对他的箭法都目瞪口呆。他带兵也很有特色,时人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
李广先后在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上郡为太守,防御匈奴,以能打仗而出名。他个人性格比较随和,很能与士卒,不摆架子,行军又不讲规矩,不喜欢被公文程序化的东西给束缚。他的部队单兵作战能力都很强,而且下属也乐意随他拼杀。,李广用兵作战过于随意,能大胜也会大败。
李广虽“才气天下无双”,然充其量不过是先锋勇将之才,并非驾驭全局的统帅之才。对于士兵来说,可能会喜欢这种不拘小节,能与士兵一同相处的将军,却未必喜欢,这种打仗没有十足把握的将领。
李广也是他的一个致命弱点,在跟随者周亚夫平定七国的叛乱时,作为朝廷命官,他在私底下接受了梁王授予的将军印信,这个看似不经意的举动,在李广看来无可厚非,在有心人眼里,他就收了印信就是不守规矩的举动,而不守规矩的臣子,皇帝都不会重用且会加以防范的,这为以后他难封侯留下了伏笔。
人无完人,就算是名将李广也有不完美的一面,虽然名声很大,作战勇敢,但又很自负,作战全靠自己逞匹夫之勇硬碰硬,在杀敌的自己的兵力也受到相当大的折损。
他一得志就杀了敢于顶撞他的霸陵尉一事来看,可见他的心胸并不开阔。当他随卫青出击匈奴时,对安排他迂回出击不满,一心要打先锋。看到不如自己的将领一个个立功封侯,又抱怨自己命不好。从这种争功心理和怨天尤人来看,李广确实存在某些问题。汉武帝和大将军卫青有意压抑他,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李广与匈奴的多次交战中,并没有体现出过人的作战天赋和能力,相反虽然每次他都能够取得胜利,只管胜利而不论牺牲多少士卒。一仗打下来,敌我伤亡对比经常得不偿失,或得失相当这样的折损率皇帝是真的伤不起,自然难以立功封侯。
至于李广未能封侯,那是个人和历史造成的悲剧。很多人还是很敬佩他的,佩服他的气节,被俘虏之后明知自身难保仍逃回汉朝,仅从个人勇力和节操来看,他还是很值得欣赏的。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