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和与朱元璋有什么关系?汤和最后是怎么死的
是大将,是当初与打天下的一拨人中的其中一个,是开国功臣。汤和生于公元1326年,去世于公元1395年,字鼎臣,濠州钟离人。汤和与朱元璋是同乡,而且还是一条街长大的好兄弟,这使得汤和在后来成为朱元璋手下极受重用之人。
从小在贫苦家庭长大的汤和,见惯了社会冷暖,知道没有一个好的地位和富有的钱财,一辈子都是人下人。贫穷而悲戚的生活让汤和早早长大,立誓以后一定要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汤和自幼聪慧,很有领导才能,小的时候和孩童嘻戏,他总是处于领导地位。长大后的和身高七尺,举止洒脱,沉稳敏捷,善于谋略,于公元1352年参加郭子兴起义军,授千户之职。后来在跟随朱元璋渡长江作战之时,因为屡破元军,军功卓著,因而累功升迁至统军元帅。
值得一提的是,朱元璋参加起义,还是汤和写信劝说。后来朱元璋功绩积累甚快,没多久就居于其上,汤和对此并没有表现出嫉妒之心,而是在成为朱元璋的手下之后,尽忠尽职,听从指挥 ,没有仗着自己资历老或者是与朱元璋的情分在就胡作非为。这一点为朱元璋后来在诸位将军面前立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公元1353年,朱元璋受命进攻大洪山,进而迅速攻克滁州,领管军总管之职。当时朱元璋手下的将领与朱元璋都是同辈,而且大家都抱着建功立业之心,豪气万丈,并不觉得朱元璋比自己好在哪儿,并不肯屈于人下。所以许多时候朱元璋传达的命令,许多将领都听之任之,让朱元璋的统领指挥越发艰难。
汤和当时也是朱元璋部下诸将之一,而且是他写信邀请朱元璋来参加起义,并且他还比朱元璋大三岁,他更有资本在朱元璋面前”倚老卖老“。所有将领之中,只有汤和谨慎认真的听从朱元璋的指挥,这让朱元璋很是高兴。
公元1356年,刚刚平定集庆不久的汤和,马上又率攻取镇江,晋升为统军元帅,其后又率领军队出行巡察奔牛、品城,降服陈保二,攻取金坛、常州,然后汤和以枢密院同佥身份驻守常州。
公元1357年,一直到公元1367年,镇守常州的汤和,多次击败张士诚部队,保证了常州这个重要的战略要地被牢牢的控制在朱元璋手中。
公元1367年,汤和领征南将军之职,率军进攻南方地区,于浙江击溃方国珍部,于州,俘获占据延平
1356年(至正十六年)农历三月,汤和随军平定集庆,立下了功勋。平定集庆后不久,汤和又跟随徐达攻取镇江,(同佥为院官身份,节制元帅)的的陈友定,后又随徐达率军征今山西、甘肃、宁夏等地。
公元1378年,因功被朱元璋授予信国公的爵位,领俸禄三千石。此后汤和多次为朱元璋排忧解难,操练军队于中都、临清、北平,远征塞外乃儿不花。思州蛮族叛乱后又率军随楚王征讨,俘获敌军四万人,擒获蛮族的首领而归。
一个好的皇帝不仅仅自身才能出众,还必须具备一个完整而优秀的领导班子。可以说朱元璋能取得起义的胜利,并且顺利建立发展大明王朝,不能抹去谋士将领的功劳,其中作为朱元璋发小的汤和更是对其尽忠尽责。
洪武后期,年迈的朱元璋感知自己即将走到人生的尽头,为了给后来者铺平道路,他上演了真实的”狡兔死走狗烹“。而汤和早早就预感到了这一幕的出现,于公元1389年告老还乡,赐第凤阳,公元1295年因病去世,追封东瓯王,谥襄武。汤和成了各开国元勋中,少数获得善终之人。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