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赵国失败 是因为赵括的“纸上谈兵”吗?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很多人物几乎是被打上了固定的标签,怎么撕都撕不掉。比如时期,爱哭,阿斗扶不起,很小气等等。而在时期,同样被打上了“纸上谈兵”的标签。并且,因为的重要历史意义,赵括不仅成为了赵国的罪人,也沦为成神的背景。那么,赵括真的是“纸上谈兵”吗?
,战国时期还没有纸,纸上谈兵的说法,自然是后人而不是当时人们对赵括的评价。而对于赵括来说,因为出身于军事世家,父亲是和等人并列的山东六国的八大名将。正常来说,赵括可能没有经过战场的磨炼,,赵括的军事理论知识在当时绝对是一流的。在这里,说赵括军事理论一流绝非贬义。在笔者看来,军事理论一流不一定成为名将。,如果连一些理论知识都搞不懂,那么连纸上谈兵的资格都算不上。
,回到长平之战。需要明确的是,在长平之战之前,秦国和赵国是当时并列的两个超级大国,谁也没有绝对的把握战胜对方。在长平之战刚刚开始的时候,看似廉颇的坚守不出抵御了秦国的进攻势头。,根据赵国的经济实力和粮食供应能力来说,坚守不出似乎不是长久之计,也即会让赵国军队陷入到慢性死亡中。,如果有其他五国对赵国进行粮食援助或者参加到长平之战的话,或许能改变战局。
进一步来说,正是廉颇的坚守不出,无法发挥赵国军队的野战和进攻优势。众所周知,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赵国就组建了一支强大的骑兵。而骑兵主要是用来野战和突袭的,倘若用骑兵来防守,那显然是最大的浪费。,对于廉颇来说,本来也知道长久坚守不是一个办法。,其主要目的还是希望通过短期的坚守,来让秦军知难而退。不过,没有想到的是,秦国国君大范围的征兵和运送粮食,让这场仗一打就是几年。
由此,赵国决策层也是没有办法,拖下去也是慢性死亡。于是,将廉颇换下来,通过赵括来和白起。可以这么说,这个方法虽然非常冒险,,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已经是最体面的选择了。至于赵括的领军表现,从结果上来看,重创秦国大军,造成了大约二三十万秦军的阵亡。并且,在赵国军队被断粮的46天里,赵括的统率的赵军没有发生动乱和崩溃,这至少表明赵括不仅理论上有一套,实际作战也是可以压得住场面的。
,赵括在万般无奈的形势下,选择亲自带兵冲破秦国军队的封锁,其勇气更不是一个书生可以做出的举动。,考虑到秦国和赵国的国力,尤其是粮食供应问题和其他五国的态势,赵国的失败在所难免。而即便将白起和赵括互换,也不可能改变长平之战的结果。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