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中孙策形象的比较
《演义》中的形象,“戏份”不多,但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读者在慨叹的天下无敌手之余,假想一下如果孙策不早逝,那么天下的霸主还是,都是未知数。在《三国演义》中,孙策出场只有四次。第一次是在第七回,其父出征,孙策主动请缨,并初露锋芒。此时的孙策是一个十七岁的少年,绰枪上阵,已见英风;军队败北后,作者描写“保着孙策,急待寻路”①,可见作者非常注意孙策此时的形象定位是初出少年,还不能有力挽狂澜的魄力和经验;,一句“父尸在彼,安得回乡!”,既写出了孙策丧父的哀痛,也写出了他性格的仁孝。在《》中,则没有随父出征的描写,只写到“(坚)为祖军士所射杀。兄子贲,帅将士众就术……”。②很明显,《三国演义》把孙坚的侄子孙贲替换为了孙策。于是,孙策由于背负着家仇、受命于败军之际,在一开始就带有了悲壮色彩,对后来的人物塑造也起到了铺垫衬托的作用,人物形象而显得前后连贯。
孙策的出场,是在第十五回“酣斗,大战严白虎”。本回书集中描写孙策脱离、下江南创立霸业的经历。作者在刻画人物、叙述故事时,材料基本上都是取自史书《三国志》,主要选用陈寿的正史文字,也选用了裴松之在注文中引用的其他史传文字。如孙策请江东二张来辅佐他的情节,即出自裴松之所引用的史书《吴历》。还有一些描写,近乎直接将史传文字拿来使用,只是作了语言上的修改。例如表现孙策的亲民,小说中写到“江东之民,皆呼策为‘孙郎’,但闻孙郎兵至,皆丧胆而走。及策军到,并不许一人掳掠,。”在《江表传》中,原文如下“……士民皆呼为孙郎。百孙郎至,皆失魂魄……及至,军士奉令,不敢掳掠。鸡犬菜茹,一无所犯。”③史书所提供的材料,已经比较充足。尽管如此,我们还是看到本回书中小说手法的运用,给孙策这一形象带来的新的光彩。例如刻画具体的神情和语言,使我们看到人物的多种情态,喜怒哀乐尽皆有之
策收泪而延之坐曰“策所哭者,恨不能继父之志耳。”
策喜曰“吾得公瑾,大事谐矣!”便令与、吕范等相见。
策大怒曰“鼠辈安敢与吾相等!”命斩严舆。
这样的文字是史书中所没有的,人物也而跃然纸上,言神并茂,栩栩如生。本论文将在第二部分单独对第十五回进行讨论。
孙策第三次出场,是在第十七回中,有小段文字描写到他回绝袁术的借兵请求。在《三国志》里,相关内容只有一句话“时袁术僭号,策以书责而绝之。”④在小说中,则扩写为从发怒起兵、到冷静从谏的生动场景。虽然只是小段落,我们也能看出此时的孙策已经是坐领一方的少帅风度,人物的演进非常合理。
孙策第四次出场,也是一次出场,是在第二十九回《小霸王怒斩于吉,碧眼儿坐领江东》。个人认为,本回是孙策形象刻画得最为精彩的一回,也是故事内容比较特别、“戏剧结构”相对独立的一回。在《三国志》里,孙策之死的史实只用了一百五十五个字,其死亡也只是被许贡家客所行刺,伤重而卒。而到了《三国演义》中,作者杂取了《》、《江表传》、《志林》等书中“孙策怒杀于吉”的故事内容,进行了大幅度的艺术加工,创造出了新的艺术韵味。文字上,从孙策怒斩于吉,到孙策疮发而死,写得回肠荡气,一气呵成。人物形象上,也刻画得生动鲜明,并且蕴含着反迷信的唯物主义思想倾向,也体现了作者自身的思想矛盾。这一回在营造悲剧性、虚实技巧、思想意义等多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准。
经过比较可以看到,较之《三国志》的史传文字,《三国演义》里孙策形象的塑造已经得到了全面的提升,不论结构和描写的技巧、还是人物的性格和蕴含,以及或虚或实的情节搭配,都取得了史书文字所不能比拟的艺术效果。,小说中的孙策艺术形象,取得了以下几点艺术成就,也即本论文的主要观点
(一)性格的塑造前后连贯、一脉相承,并选择性地采用有利于表现人物独特个性的文字材料,对人物进行加工,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特别是注重加强人物命运的悲剧性意味,塑造出一个令人惋惜的悲剧英雄形象。
(二)作者塑造孙策这一人物,在小说“七实三虚”风格的基础上,加大了虚写成分的力度,并通过虚写成分,营造出独特的戏剧魅力,赋予人物特殊的思想蕴含——即独立意志对世俗势力的抗争。
(三)在叙述和描写上,作者发挥了小说的天然优势。在对话、神情、动作、气氛等方面,进行了准确生动而又简洁凝练的文学描写。并且这些描写,不论直接刻画、还是旁烘侧映,都始终围绕着中心人物的塑造来进行。在叙述上,有详有略,张驰有度。最终使孙策形象更加栩栩如生。
,孙策的故事内容在全书中虽然比重不大,但却是《三国演义》故事框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