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不掩瑕-论诸葛亮的失误地方
公平客观地讲,我认为的失误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我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我认为诸葛亮的“隆中对”中存在较大的失误。这是在鼎立前十几年所提出的,所以其中存在些许失误是可以谅解的。军的毁败和争夺荆州的失误很大程度上还是受到“隆中对”中“若有荆、益”之说的影响,所以我还是把这点算了进去。
第二错误地支持刘备发动彝陵之战,至少是没有明确劝谏刘备。看过《》的朋友可能以为我在说胡话了。的确在《三国演义》中是说道“陛下初登宝位,若欲北讨汉贼,以伸大义于天下,方可亲统六师;若欲伐吴,命一上将统军伐之可也,何必亲劳圣驾?”但我翻阅了《》,书中却一个字也没讲到诸葛亮曾经苦谏过刘备,相反的谏词倒是清楚得很。我们知道《三国演义》是小说,小说中为了颂扬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做必要的加工和修饰是完全可能的。《三国志》作为一部重要的史书,如果诸葛亮真得曾经苦谏过刘备,书中必定会有记载。还有一点可证明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写道“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其中“秭归蹉跌”就是指以后的彝陵之战,从“难可逆见”就可以看出,诸葛亮没有想到刘备会在彝陵之战大败而回,起码可以像第三次重分荆州那样,两家各得到一些利益。
第三对问题的处理方法上有一定的失误。从《前出师表》中可以看出诸葛亮对刘禅的处理态度。他让刘禅在对待“宫中之事”和“营中之事”时,“”都要向郭攸之、费YI、、向宠等人,“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实际上就是让刘禅什么事情也别干,什么主意也别拿。这从一时看,确实收到了很大的效果。从长远角度来看,我个人认为诸葛亮这样做的做法是欠妥的。试想如果一个一切要依靠群臣,自己毫无主见,怎能当个好?而且诸葛亮死后,、费YI又继续执行诸葛亮的做法,大约要到费YI执政的晚期,刘禅才开始处理朝政。我们知道,刘备死时,刘禅已经有17年了,到诸葛亮第一次出师北伐时,刘禅已有21岁了。费YI死于公元253年,也就是说从刘备死时的公元223年到公元253年这近30年的时间里,刘禅做了个“无权皇帝”。同样的,在接掌东吴时,也是20岁,他在当时艰难的环境下成长为一名卓越而老练的政治家、外交谋略家,是非常不容易的。孙权是通过自已的实践,才会有如此巨大的成绩。而反观刘禅,本身资质就不如孙权,再不给他多加实践的机会,他又怎么能成为一个有为之主呢?
第四对的使用方法方面存在一定的失误。其实对于诸葛亮在如何使用马谡的问题上,我有些独到的看法,我会在以后向大家做出阐述。,蜀军由于在马谡的问题上,遭受了重大的损失,所以我也把这点算了进去。
第五用刑之失。街亭失守,诸葛亮斩马谡,又杀了李盛、废了黄袭,还把李邈、遣还成都,对于收藏马谡的向朗也“免官还成都”,永不重用。(参见《三国志。蜀书。向朗传》)。违众议而用马谡是诸葛亮本人,而且北伐也确实需要像马谡这样可以出谋画策人材,像这样不给别人一次戴罪立功的机会,就以明军纪给斩了,实在是太可惜了。我认为这也是不妥的。
第六诸葛亮处理政务有着严重的失误。也是我个人认为诸葛亮一生中最大的失误。他无论是政事还是军事,不分巨细,事事操心,公事私事,不论大小,事事过问。甚至于要亲自核对帐簿,乃至“流汗竟日”;“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揽焉;所啖食者不至数升。”(《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裴注引《春秋》与《杨戏传》裴注引《襄阳记》)这本身虽然反映出诸葛亮勤劳不计个人得失的品质,但他做为蜀汉政权的“第一把手”,更应该多带些战略问题,把主要精力放在处理与全局相关的大事上去。而且这样做还有三个坏处其一过多地过问琐事,势必会分散人的注意力,因为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抓小事多了,势必会影响到抓大事上去;其二诸葛亮如此勤劳忘我地工作,势必会影响到另一部分人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无法发挥出他们自已的主观能动性,刘禅问题就是个很好的例证;其三事必躬亲对诸葛亮本人的健康也十分不利。诸葛亮死时的年纪并不大,只有54岁,相比死时66岁、刘备死时63岁、孙权死时71岁而言,确实算得上是英年早逝。。诸葛亮就是由于过度的操劳,严重地损害了他本人的健康而过早地去逝的。
诸葛亮虽说有此6失,但不能否定他本人是三国时期中最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诸葛亮他的高尚品德,恪守诺言,扶弱抑强,忠于职守,永远值得我们每个人所学习,所称赞!!!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