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英雄臧洪有雄气壮节以兵弱敌强
《志-魏书》共三十卷,记录汉末晋初这段时间内几百人的事迹,每个人在篇幅上大受限制。除了、、三个人外,其他人都是多人合为一传,动辄三四个乃至十几个人“挤”在一起。
其中,汉末在群雄中、、、四人合为一传,、公孙度、、张杨、、、这七人合为一传,这还算少的了,只是因为他们皆为一路诸侯,所以给予特殊“照顾”,在《魏书七》中是个例外,这部传记只写了两个人一个是名动天下的,另一是名不见经传的臧洪。
和《魏书六》到《魏书八》的其他八位主角不同,严格的来说臧洪不是一方诸侯,更与曹家争霸天下没太直接的关联,生前职位也在平凡不过,但他做的事却是惊天动地。所以陈寿给他做传,写了一大堆文字,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在《汉末英雄记》、《》中也有对臧洪的重点描述,无一例外的对他的节义给予高度赞扬。
臧洪字子源,广陵郡射阳县人。他老爸臧旻,“干事才,达于从政,为汉良吏”,先是在广陵被徐州刺史辟为从事,入司徒府,在任卢奴令,升迁扬州刺史、丹杨太守。
在担任护匈奴中郎将期间立有战功,被朝廷征为议郎,回到京师,太尉袁逢(袁绍的生父)接见了他,问他一些西域诸国的土地、风俗、人物、民族等情况,臧旻对答如流,“口陈其状,手画地形”,对于西域百余国的大小、道路近远、人数多少、风俗情况以及山川、草木、鸟兽、异物等,让袁逢大为惊奇,袁逢赞叹说“即使让班固作西域传,也不过如此啊。”臧旻不久后转任长水校尉,又升为太原太守。
臧洪体貌魁梧,格外优秀,15岁时被保送到清华大学(洛阳太学)读预科班(童子郎),学习成绩,20多岁被选为孝廉而为郎,即公务员的考察期。后来朝廷在年轻郎官里选拔一批人下去当县长,琅邪的赵昱为莒长,东莱的刘繇为下邑长,东海的为菑丘长,而广陵的臧洪则担任即丘长(四县全在徐州一带,这四个人都是出类拔萃的俊杰,日后也都成为风云一时的知名人物)。
年轻时的臧洪似乎和曹操走的路有点相似,孝廉——郎官——县长——弃官还家。但之后两人的人生轨迹就不一样了,曹操弃文从武,担任朝廷新组建的西园军的年轻将校,臧洪在家,受广陵太守张超邀请担任广陵郡功曹(人事部部长)。
后来发生了董卓之乱,董卓杀少帝,臧洪预感到天下大乱,于是劝张超道“明府您祖上世代受国恩,你们兄弟俩都掌握着一方大郡,现在王室经此劫数,未被惩处,这正是天下义烈之士报恩效命之时。
眼下广陵郡比较安定,郡内十分富裕,如果动员一下至少可以征得二万人,以此来诛除国贼,给天下人做个榜样,那将是最大的节义呀!”张超认为他说得对,于是开始行动。张超领着臧洪到了陈留郡,张超的哥哥张邈在这里当太守,张邈也早有这个想法,两人一拍即合,于是有了酸枣会盟。关东联军后来形成了燎原之势,如果探究其发起者,当数臧洪最早。
酸枣大会时,张邈对张超道“听说老弟你在广陵,行政教化赏罚等什么的,自己都不管,全都交由臧洪来做。这个臧洪是个怎样的人啊?”张超回答“臧洪才干智略全比我强,我特别喜欢他,他可谓海内奇士。”张邈一听,马上接见这位臧洪,对话后张邈“大异之”,发现臧洪确实是个人才,即刻向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推荐臧洪,两位刺史二人也喜欢的不得了。
后来队伍都到齐了,酸枣盟军开了一次大会,向大家宣讲一下此举的行动方针,等到设坛盟誓的时候,各路诸侯都互相推让,不肯上坛领誓,于是共推臧洪上坛。臧洪毫不推辞,升坛歃血盟誓,臧洪语气慷慨激扬,声情并茂、,发表了汉末时期最鼓舞人心的演说
一、声讨董卓暴行【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害,祸加至尊,虐流百姓,大惧沦丧社稷,翦覆四海】
二、讨董的仁人义士【兖州刺史岱、豫州刺史伷、陈留太守邈、东郡太守瑁、广陵太守超等,纠合义兵,并赴国难。】
三、我要是违背誓言一定会天打五雷轰【凡我同盟,,以致臣节,殒首丧元,必无二志。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祖宗明灵,实皆鉴之!”】
讲完了,很可能还会高喊“誓词宣读完毕”之类的口号,这个我就不知道了。
当时在场听到这篇誓言的,上至公卿将侯、下至卒伍仆隶,无不感动得稀里哗啦、热血沸腾,爱国情绪很快被调动起来了,莫不欲誓死报效国家。
但由于种种原因,酸枣会盟在初平二年宣告瓦解,张超留在了陈留,派臧洪前往幽州联络大司马刘虞,臧洪到达河间国时,恰逢袁绍与公孙瓒交战,臧洪无法通过,恰好袁绍在那里。
袁绍见到臧洪也很器重他的才能,“奇重之”。这时青州刺史焦和病卒,袁绍任命臧洪为青州刺史。当时青州黄巾军很活跃,连年战乱,致使“州遂萧条,悉为丘墟”,臧洪在任前后两年,在他的治理下,青州呈现出新的面貌,“群盗奔走”。袁绍“叹其能”,改任他为兖州刺史部的东郡太守,治所在东郡境内黄河北岸的东武阳。
袁绍对臧洪的调任另有玄机。臧洪虽然很有才干,在青州也为袁绍干出了成绩,但他毕竟是外姓人,袁绍对他不能完全放心。
除此之外,袁绍与张邈的关系已经恶化,他们过去是朋友,后来又是盟友,但最近以来关系很差,袁绍甚至密令此时已担任了张邈上司的兖州牧曹操把张邈杀了,曹操虽然没有执行这个命令,但此举最终导致张邈、联合吕布等人发起叛乱,给曹操背后捅一刀。曹操是袁绍阵营里的人,是袁绍南线的屏障,袁绍对张邈十分痛恨。鉴于此,袁绍更得把臧洪调离重要岗位。
东郡太守虽然也很重要,但东郡原来是曹操的地盘,在这一阶段曹操虽然依附于袁绍集团,但保持有较大的独立性,袁绍在东郡原来是插不进去手的。曹操为了对抗张邈、吕布,跟袁绍做了交换,把东郡在黄河以北的地区让给了袁绍,袁绍白得了半个东郡,于是派兵协助曹操攻打张邈、吕布。袁绍任命臧洪为东郡太守,能控制的就是黄河以北的这半个东郡,东郡的治所一直是黄河南岸的濮阳,臧洪现在把自己的治所设在了黄河北岸的东武阳。
在袁绍有力的支持下,曹操开始反击,在兴平二年秋把吕布从兖州赶了出去,把张邈打到袁术那里求援,把张超被围在雍丘。张超对部下说道“这种情况下,也许就臧洪会来救我吧。”部下都认为袁绍与曹操的关系非常密切,而臧洪又被袁绍所重用,一定不会自毁前程,而远来赴难。
张超说“子源这个人,是天下首屈一指的义士,绝不会背弃自己的原则。只可能会被袁绍约束,来不及救我。”臧洪听说张超被围,危在旦夕,光着脚大哭,立马要率领所部人马前去救援,又向袁绍请求增加人马,袁绍不会答应,托了三个月,雍丘被曹操攻破,张超一家被灭族。臧洪于是对袁绍充满了怨恨,他宣布与袁绍断绝关系,这就等于宣布东郡独立,袁绍也气了,于是亲自带兵前来问罪,袁绍把臧洪围在东武阳城,怎么攻都攻不下来,前后长达一年。
袁绍命令陈琳写信给臧洪,劝他投降,臧洪洋洋洒洒写了一封千字文,这篇回信完整地保留在《汉末英雄记》当中,《三国志》和《后汉书》在摘录时略有删节(后面有翻译)
袁绍间书后,知道臧洪是死不降,增兵急攻,东武阳城中粮食已尽,臧洪认为死期不远,把部下叫来对他们说“的野心很大,对汉室江山,我为大义而死,死有所值,你们没必要跟着我以前死,你们在城池未破之前,带着家小逃出去吧。”
城中的部将百的说“要死一起死!”一开始还有老鼠和武器上的皮革可以吃,后来什么都被吃光了,到只剩下了三升米,臧洪让人煮成稀粥让大家喝。又把自己的爱妾杀了分给将士充饥。将士们都失声痛哭,都没法抬头看臧洪。这时城中男女七八千人互相枕着大腿死在一起,但一个叛逃的也没有。
东武阳城还是被袁绍攻破,用了很多布幔来布置现场,大会诸将来召见臧洪,袁绍问他“臧洪,你为何要如此背叛于我?现在服了没有?”臧洪可能饿得都站不起来了,坐在地上瞪着眼睛对袁绍说“你们袁家事汉已四世五公,可谓国恩浩荡。现在王室衰弱,你们没有辅翼之意,反而充满自己的野心,只可惜我臧洪力量不够,不能亲手杀了你们为天下报仇,哪来的服不服?”袁绍恼羞成怒,下令把臧洪杀了。
臧洪有个同县的老乡叫陈容,在臧洪手下担任东郡郡丞,东武阳未被攻下前,臧洪派陈容出城。臧洪在法场时袁绍命陈容在一旁看,看袁绍要杀臧洪,他上来求情,袁绍不答应,让人把他拉出去,陈容大喊“今日宁与臧洪同日死,不与将军同日生。”袁绍于是下令把陈容也杀了。袁绍身边不少人对臧洪、陈容之死表示惋惜,认为是“一日杀二烈士”。
臧洪在城破之前派遣两个司马出城向吕布求援,等到他们回来时东武阳已经陷落,皆赴敌而死。(按时间推算曹操攻破雍丘在兴平二年十二月,那么东武阳之战应该是在建安元年春,城陷落应该是在建安二年夏,这段时间曹操忙着迎天子;袁术忙着当天子;吕布在徐州一直内忧外患、自己也没多少兵马,不太可能发援兵)
评语臧洪有雄气壮节,以兵弱敌强,烈志不立,惜哉!
陈寿把吕布跟臧洪合为一传已经说明一切问题了,臧洪不顾个人安危报效旧主,其“节义”至深汉末无出其右,受部下爱戴、招君主待见、受朋友信任,几乎所以人都喜欢,受到后世的赞扬。他将“节义”的精神凌驾与一切,乃至个人性命,将个人道德的完善超越了所有利益目的和政治理念。但在那个时代而言,臧洪的存在终究只能算是个悲剧英雄。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