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才子张居正因被落榜而感恩终生
明十六年,一场相当于现在高考的乡试在湖北武昌举行,主持考试的是时任湖广巡抚的顾璘。顾璘是一代才子,自幼聪慧。
二十一岁就中了进士,与同里的陈沂、王韦并称“金陵三俊”,历史上说他“有知人鉴”,就是善于识人。在这次考试中,有一个人就特别受他的关照,不过这次,他关照的方法不是提拔奖掖,而是让他“落榜”。
网络配图
这个人叫,参加“高考”时年仅13岁,人称“江陵才子”。顾璘在此之前就认识了张居正,第一次见面时就对他不凡的谈吐感到惊讶,以致“许以国士,呼为小友”,也放下了巡抚和长辈的双重架子,与张居正结为“忘年交”。
后来他又专门请张居正到家里作客,而且拿成人的礼节来对待。他还把自己的儿子叫出来,指着张居正说“这位就是荆州张秀才,以后他当了中枢大要,你可以去见他,他一定会顾念到你是老朋友的儿子的。”
果然,张居正虽然是考生中年龄最小的,但考卷却答得相当漂亮。正当考官准备将他录取时,却被顾璘阻止了。原来张居正在考试之前曾写了一首《题竹》,其中写道“绿遍潇湘外,疏林玉露寒。
凤毛丛劲节,直上尽头竿。”他把自己比为,要就此直上青云。这一方面展现了一种自信与抱负,另一方面也透露着那么一点自负和高傲。
这应该是才子们的通病,因为沾染了才气,难免眼光就高了,气也浮了,古代许多神童的折戟沉沙,莫不过于此。
顾璘把朝廷派来监督招生工作的赵御史请来,对他说“张居正不是一般的人才,将来一定会对国家做出重大贡献。
网络配图
13岁就让他中举,这么早入了官场,将来不过是多一个官场上、舞文弄墨的文人,对国家其实是一种损失。不如趁他现在年龄小,给他一个挫折,让他多经历一些。”
这事遭到了副主考官、湖广按察俭事陈束的坚决反对,因为他实在太爱惜张居正的才华了,他反对的理由是“以后的事谁能说得准呢?从现在的卷面成绩看,你不录取他,那不是埋没人才吗?”
赵御史很是犹豫了一番,最终理智战胜了情感,按照顾璘的意见,给张居正亮起了红灯。
乡试结果公布,呼声最高的“江陵才子”落榜,一时成为轰动的新闻。这对于此前早就习惯了顺风顺水、到处都是鲜花和掌声的张居正来说,由此带来的打击可想而知,他为此,很是不服气。
顾璘也没瞒着这件事,他找到张居正说“是我坚持不录取你。”虽然没有更多的解释,但从这一句话和那期待的眼神里,年少的张居正读懂了一切。顾璘没有看走眼,从此张居正没有了抱怨,转身投向了更扎实的学习与历练。
网络配图
三年后,16岁的张居正参加了乡试,并考中了举人。恰巧这年顾璘在安陆督工,张居正前来拜见,顾璘很高兴,对他说“古人都说,这是作为中材的说法罢了,你不是一个中材。
上次耽误了你三年时间,这是我的错误。,我希望你有大的抱负,要做,做颜渊,不要做少年成名的秀才。”说完,解下了自己犀牛皮的腰带送给他,说“你将来是要系玉带的,我的这一条配不上你,只能暂时委屈你了。”
在,衣服是不能随便穿的,什么品级的官员穿什么样的衣服,甚至系什么样的腰带都是有规定的,像顾璘这样级别的官员,系一条犀带已经算很牛了。
但在他看来,眼前的这个少年将来是可以系玉带的,话语中的那种鼓励与期盼。
事实上,张居正的确没有辜负顾璘的一片苦心,日后正是他主持了明代历史上最重要的改革,成为国家的脊梁。的蔡岷瞻评价说“明只一相,张居正是也。”
作为一代伟大的政治家,张居正一生最感激的人,就是曾经让他落榜的顾璘,他后来在写给友人的信中说道“仆自以童幼,岂敢妄意今日,然心感公之知,思以死报,中心藏之,未尝敢忘。”
网络配图
意思说:我那时候年龄还小,不知道将来会有什么样的发展,我内心知道顾大人是真正懂得我的人,即使以死相报也在所不惜,这种想法,我到现在还不敢忘记。
一个人的伟大,不在于自己比别人高多少,而在于肯于把别人举上自己的肩膀。顾璘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至今仍给我们留下如此温暖的记忆。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